由于遺傳突變的出現導致耐藥性,癌癥治療往往只能取得短暫的療效。發表于11月21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引起對許多癌癥藥物耐受的一個關鍵基因。這一研究揭示了一個生物標記物,可以預測對于癌癥藥物的反應,提供了一種基于它們的遺傳標記治療耐藥性腫瘤的新策略。
研究的資深作者、荷蘭癌癥研究所的René Bernards說:“我們希望了解藥物耐受的機制,從一開始就有效地防止它發生。我們發現了一種耐藥機制是由癌細胞中一種特異的信號通路激活所引起。”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一種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且帶有一種特異腫瘤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用一種稱作crizotinib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然而由于未知遺傳機制導致的腫瘤二次突變,這些患者往往會形成耐藥性。
為了深入了解這一問題,Bernards和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篩查方法鑒別哪些基因抑制賦予了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對crizotinib的耐藥性。他們發現了癌癥中發生突變的一種基因MED12,它的抑制不僅可導致對crizotinib耐藥,而且造成了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癌癥的其他靶向性藥物和化療的耐受。
研究人員還發現MED12抑制是通過增強轉化生長因子β受體(TGF-betaR)這一與細胞生長和死亡相關的蛋白質信號引起了耐藥性。在MED12缺陷細胞中抑制TGF-betaR信號,可使它們恢復對藥物的反應。結果表明當前在臨床試驗中測試的TGF-betaR抑制劑或可對抗MED12突變癌癥患者的耐藥性。
“我們已經證明阻斷這條逃生線路可以恢復對原藥的敏感性,從而提供了一種途徑治療遭受這種耐藥性的患者,” Bernard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