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患者,女,36歲。
主訴:左手中指指腹反復發作疼痛3年,加重6月。
病史:在外院先后診斷為手指末梢神經炎、纖維織炎、痛風等疾病,曾行理療、局部封閉、抗感染、口服消炎鎮痛藥物、外敷活血止痛中藥等治療病情反復,病情反復,近6個月手指疼痛加重,有時劇痛影響休息和工作,對冷水敏感加重劇痛,
檢查:左手中指皮膚甲床無異常、觸壓無明顯疼痛,屈指伸指運動自如,指端無麻木,行X線檢查未見指骨異常。行大頭針試驗(+)。
診斷:指腹內血管球瘤
治療:予手術切除,術中見小米粒大小(約2mm)青紫色柔軟完整腫塊,隨訪5月未復發。
討 論
血管球主要在真皮的網狀層內,有控制末梢血管舒縮、調節血流、血壓和體溫的作用,發生病變出現血管球瘤。血管球瘤一般以20~40歲成人多發,女多于男,可見身體各處,以指(趾)末端為多,尤其甲下,病因可能為外傷,擠壓,摩擦,溫度變化等導致血管球細胞異常增生形成,是由動靜脈吻合叢的血管球體發生的良性腫瘤。血管球瘤好發于手部(75%),占手部腫瘤的1%~5%,屬于較為罕見的軟組織腫瘤,一般甲下瘤體小于10mm,而發生其他部位可較大,有報道發生于胃、氣管等處者。血管球瘤疼痛可因局部溫度改變(特別是低溫刺激)而加劇,有學者將疼痛、觸痛、冷刺激痛歸納為血管球瘤三聯征,有的出現間歇性劇痛,也有病人疼痛不明顯。
血管球瘤病變:甲下血管球瘤可見甲板下出現紫蘭色點裝腫瘤,甲下特異性疼痛,甲板可隆起,觸之劇痛,較容易發現和診斷。而甲床外血管球瘤因臨床更為罕見,有的病例疼痛輕,外觀也正常,壓痛點的位置不容易明確,加之醫師對甲床外血管球瘤認識不足,不容易發現疼痛的確切原因導致誤診,甚至一般的指壓難以誘發疼痛,對于這種病人可以采用大頭針檢查方法,即用大頭針的針尾有序的按壓患部,只到找到具體的壓痛點,明確標識,采用X線檢查有些可發現瘤體下遠端指骨壓跡,有條件再用8~13MHZ高頻B超或MIR檢查,可以發現2mm以上的軟組織腫塊既能比較明確診斷,最后確診取決于手術后的病理診斷。
血管球瘤治療上以手術為公認的方法;可在局麻下上止血帶手術切除瘤體組織及其周圍組織,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