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鑒別診斷
必須與致慢性頭痛的其他病情相鑒別。當頭痛持續幾周或幾月,則可能為焦慮和憂郁所致。
(一)血管病變
動脈瘤或血管瘤的反復發作性頭痛常于同側,可能有局灶體征或出血。偶或不伴先兆的偏頭痛與動靜脈畸形無關。
(二)老年病人
偏頭痛應與顳動脈炎、頸和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和青光眼相伴的頭痛相鑒別,其他應鑒別有嗜鉻細胞瘤、癌和肥大細胞增多癥。
(三)癲癇
偏頭痛和癲癇間的關系仍有爭論,癲癇的發生率,于偏頭痛病人比普通人群高。于癲癇病人,EEG常有特殊的異常所見,而偏頭痛則無。麥角制劑可特異地治療偏頭痛,而對癲癇無效。
(四)過敏
偏頭痛病人和普通人群中均可過敏。但過敏性頭痛的病史、體征和對過敏治療的反應與偏頭痛不同。
七、治療
包括急性發作的對癥治療和預防性治療。
(一)急性發作的對癥治療
包括止痛藥、鎮靜劑和抗焦慮劑。
1.止痛藥配合鎮靜劑
于輕的發作或發作的晚期,用止痛藥配合鎮靜或鎮定劑可能有效。輕、鈍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或非那西丁和咖啡因(50mg)有效。中度頭痛,當因惡心、嘔吐而不能用酒石酸麥角胺時,可用可待因磷酸鹽(60mg)有效。對不能用酒石酸麥角胺或應用無效者,尤為已持續了數小時的嚴重發作者,需用度冷丁。但需經常注意其成癮問題。
2.酒石酸麥角胺
于急性發作期間,是所有藥物中最有效者。它使頭皮動脈收縮,使顱動脈的搏動幅度降低而頭痛緩解,通過直接作用于動脈的血清素受體而起縮血管作用。應在發作早期用藥,用量需因人而異。有延長的視、感覺或運動癥狀者應小心應用。對酒石酸麥角胺的反應因人而異,對同一病人來說也因其生理狀態不同而不同。應用不當可能治療無效。給藥途徑可以是口服、舌下、胃腸道外或直腸。頭痛開始時推薦的口服或直腸給藥量為1~2mg,1h內2mg,每次發作應用的總量不應超過6mg。發作時肌注量為0.25~0.5mg,直腸栓劑比口服制劑有效。其副作用包括肌痛、感覺異常、惡心、嘔吐,偶見肢體缺血(甚至壞疽)、心絞痛和血栓性靜脈炎。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