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β淀粉樣蛋白會隨著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而下降,而一項有關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長達一年的臨床試驗發現,高劑量白藜蘆醇可穩定β淀粉樣蛋白生物標志物。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2g的白藜蘆醇可防止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下降。
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常見于紅葡萄和紅酒,以及覆盆子、花生和黑巧克力。以往的小鼠研究顯示,白藜蘆醇可減緩認知功能衰退和阿爾茨海默?。ˋD)病程。
這項雙盲試驗發表于2015年9月11日的《Neurology》雜志,研究入組119例參與者,隨機分組接受安慰劑或劑量逐步增加的純合成白藜蘆醇治療。最高口服測試劑量1g,每日兩次——相當于約1000瓶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劑量。
研究人員想在人類受試者中測試白藜蘆醇的安全性,并確定其對于生物標志物和其他結局指標的影響。他們觀察了幾個AD生物標志物,包括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
他們的調查發現,12個月中接受白藜蘆醇治療的患者血液和腦脊液(CSF)β淀粉樣蛋白40(Abeta40)水平幾乎沒有改變(CSF中的水平從6,574 ng/mL至6,513 ng/mL)。相比之下,研究過程中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受試者的Abeta40顯著下降(CSF中的水平從6,560 ng/mL 至 5,622 ng/mL)。
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R. Scott Turner博士稱:“Abeta40下降被認為是癡呆惡化和阿爾茨海默疾病病進展的標志;然而,從這項研究中我們還不能得出白藜蘆醇治療有效的結論。”
在功能預后方面,兩組的日常生活活動(ADL)均出現下降,但接受白藜蘆醇治療受試者的下降程度低于安慰劑組。此外,服用白藜蘆醇的患者體重減輕,而服用安慰劑者體重增加。
有個研究發現非常復雜:與安慰劑治療組相比,白藜蘆醇治療者喪失更多的大腦體積。即使在排除了體重減輕的患者后,這一發現仍然存在。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參與者的大腦體積損失與認知或功能衰退并不相關。
Turner博士補充道:“我們不知道應如何解釋這一研究結果。在一些抗淀粉樣蛋白免疫療法試驗中也發現相似的大腦體積減少。”一個可能的假說是,該治療或可減少阿爾茨海默患者的炎癥反應。
盡管這些研究結果給人們帶來希望,但研究不能確定白藜蘆醇能否帶來獲益。
Turner稱:“現在我們需要進行規模更大、時間更長、更為明確的3期試驗,以觀察白藜蘆醇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否真正有效。我不建議患者現在就開始服用它。”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