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胡大一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CVD)關系密切,充分認識糖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于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防止具有重要意義。Framingham研究30余年隨訪結果證實,與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危險增加2——10倍。中美隊列隨訪至1997年的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是中國中年人群冠心病和卒中的***危險因素,僅次于高血壓。中國心血管報告2007提示,中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明顯高于無糖尿病患者(92.1% vs. 71.3%)。據統計,臨床上大約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約60%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糖。因此,這兩種疾病的治療問題相互交錯,需要多學科合作,做好“心糖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圖 胡大一教授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或無癥狀糖尿病患者對自身血糖情況知曉率均很低。調查顯示,約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明顯臨床癥狀而未被診斷,IFG和(或)IGT者漏診率更高。
在現行臨床實踐中,糖尿病主要由內分泌科醫師診治,但在內分泌科就診的患者多數已明確診斷糖尿病甚至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如在心內科對具有糖尿病高危險因素的患者進行及早篩查、早期發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糖代謝異常及其危險因素,可能有助于延緩甚至避免糖尿病的發生,并降低發生心血管并發癥的風險。
早在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就已推薦在高危人群中進行選擇性篩查糖代謝異常,及時有效地篩查可使目標人群糖代謝異常的確診時間提前,以便改善血糖管理。2011《ADA糖尿病防止指南》將高血壓、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都列為糖尿病高危特征之一,因此絕大多數心內科患者都具有至少一個糖尿病高危因素。當患者同時合并超重(BMI≥24 kg/m2)、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被診為IGR(IGT或IFG)時,我們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糖代謝狀況。即使患者不具備以上特征,心內科患者的血糖篩查也應開始于45歲。目前,我國心內科醫師對經治患者糖代謝狀況篩查以及干預重視程度不足。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門診高血壓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篩查率低至5.4%.基于此,我們應大力提倡在心血管患者中加強糖代謝異常的篩查,而這項工作應成為心內科醫師的職責并掌握其診斷與治療的基本原則,充分關注并積極干預糖代謝異常,保護心臟免受損害。在心內科,一旦發現患者血糖代謝異常,均應建議其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嚴重時甚至進行藥物干預,以降低糖代謝異常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總之,加強糖尿病篩查、早期發現糖代謝異常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預,對于改善糖尿病防止現狀具有積極意義。早期發現與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心血管疾病極為重要的環節,如血糖未能下降,心血管疾病也將會居高不下。這一觀念性的轉變,對于進一步提高我國糖尿病的防止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