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大腦被撞擊之后,會出現短暫昏迷或失憶,過了一段時間后,病人又好起來了,有的病人居然能獨自上醫院或回家,但沒多久出現病危乃至發生死亡。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的腦外傷治療與康復學術大會上,專家提醒醫生和公眾注意腦外傷特有的“中間清醒期”現象。
資料顯示,全國每年約有5萬名腦外傷病人,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有車禍、高處墜樓、跌倒等。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和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勵建安說,病人在被撞擊后,顱內滲血,一開始可能是一點點,所以病人看上去又清醒恢復了,但隨著血液的不斷滲出,顱壓增高,病人會再度昏迷甚至病危。他提醒外傷者、家屬和醫生,有短暫昏迷或失憶的腦部受傷患者必須在醫療監護下觀察24小時以上。另外,很多人認為,腦外傷病人臥床時活動量小,需要少進食。勵建安說,病人躺在床上時腎上腺皮質激素是常人的3倍,痙攣等癥狀的發生消耗了巨大能量,應該加強營養。組織的修復需要蛋白質合成,熱卡的補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