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趯Ρ侨斯ず粑?/div>
當病人牙關緊閉不能張口,口腔有嚴重損傷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
【方法】
1、開放病人氣道;
2、使病人口部緊閉;
3、深呼氣時,使病人口部張開,以利于氣體排出;
4、呼氣時,使病人口部張開,以利于氣體排出;
5、觀察及其他注意點同口對口人工呼吸。
三、C(circulation)人工循環
建立人工循環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并使人工呼吸后帶有新鮮空氣的血液從肺部血管流向心臟,再流經動脈,供給全身主要臟器,以維持重要臟器的功能。
(一)判斷病人有無脈搏
病人心跳停止后,脈搏亦即消失。頸動脈位置靠近心臟,容易反應心跳的情況。此外,頸部暴露,便于迅速觸摸,易于學會及牢記。
【方法】
1、在開放氣道的位置下進行(最好是先做2次人工呼吸);
2、一手置于病人前額,使頭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搶救者一側觸摸頸動脈;
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觸及氣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觸及喉結,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氣管旁軟組織深處輕輕觸摸頸動脈搏動。
【注意要點】
1、觸摸頸動脈不能用力過大,以免頸動脈受壓,妨礙頭部血供。不應在正常人體練習觸摸頸動脈。
2、檢查時間不要超過10S。
3、未觸及搏動表明心中已停止,注意避免觸摸感覺錯誤(可能將自己手指的搏動感覺為病人脈搏)。
4、判斷應綜合審定,如無意識,再加上觸摸不到脈搏,即可判定心跳已停止。
5、觸摸確定有無頸動脈搏動費時而且并不可靠,尤其對非醫護人員而言,因此,對一個無反應、無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單靠觸摸頸動脈搏動來決定是否需要做胸外按壓;故在CPR的普及訓練中,不必講解如何觸摸有無頸動脈搏動。而在ACLS課程中,則仍應訓練如何觸摸頸動脈,而在應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時,也需觸摸頸動脈,故亦可作為應用AED訓練的一部分。
?。ǘ┬赝獍磯盒g
人工建立循環的方法有兩種:1、胸外按壓;2、開胸心臟按壓。在現場急救中,主要應用前一種方法。
【方法】
1、按壓脆骨中,下1/3交界處。
2、患者應仰臥于硬床板或地上。
3、快速測定按壓部位:
?。?)首先心食指、中指沿病人肋弓處向中間滑移。
?。?)在兩側肋弓交點處尋找脆骨下切跡。以切跡作為定位標志,不要以劍突下定位。
?。?)然后將食指及中指的兩指橫放在脆骨下切跡上方,食指上方的脆骨正中部即為按壓區;以另一手的常根部緊貼食指上方,放在按壓區。
?。?)再將定位之手取下,將掌根重疊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脫離胸壁,可采用兩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4、搶救者雙臂應繃直,雙肩在患者脆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按壓利用髖關節為支點,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壓。
5、按壓用力方式
?。?)按壓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
?。?)不能沖擊式的猛壓;下壓及身上放松的時間應大致相等;
?。?)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擺動;
?。?)放松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但應盡量放松,務使脆骨不受任何壓力。
6、按壓頻率 100次/分
7、按壓深度 成人病員4-5cm。
8、胸外按壓常見錯誤
?。?)按壓時除掌根部貼在胸骨外,手指也壓在胸壁上,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軟骨骨折。
?。?)按壓定位不正確,向下錯位易使劍突受壓掛斷而致肝破裂;向兩側錯位易到處肋骨或肋軟骨骨折,導致氣胸、血胸。
?。?)搶救者按壓時肘部彎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壓力量減弱,按壓深度達不到4-5cm。
?。?)沖擊式按壓、猛壓,其效果差,且易導致骨折。
?。?)放松時抬手離開胸骨定位點,造成下次按壓部位錯誤,引起骨折。
?。?)放松時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壓力,使積液難以回到心臟。
?。?)按壓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減慢,會影響按壓的效果。
(8)兩手掌不是重疊放置,而呈交叉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