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21日傳出消息,來自該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和美國弗吉尼亞洲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一種新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在中國人群中是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
實驗室主任宿兵介紹,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幻覺、妄想等癥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社會負擔,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種疾病是一種由多基因調控的復雜精神疾病之一,隨著研究手段的不斷深入以及樣本量的逐漸加大,很多新的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被發現。
最近,科研人員在對歐洲人群以及美國的非洲后裔人群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CMYA5,但是該基因未在中國人群中得到證實。為了探究其是否是中國人群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易感基因,中美科研人員對中國北京和云南地區的5605份病例對照樣本進行了系統的遺傳學分析。研究發現,與歐洲人群相比,該基因在歐洲人群中引起廣泛關注的一個位點對中國人群患精神分裂癥顯著相關。
宿兵表示,這一發現證實了該基因在中國人群中也是一個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結合近期英、美和日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也發現某種基因在大腦皮質發育的兩個關鍵環節起著可動態調節的重要作用,意味著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有了新的靶點。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