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各種不同的敷料以及敷料更換時間是否影響導管感染發生率?
2018-04-21 08:07
閱讀:10216
來源:危重病醫學主治醫生60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聚氨酯敷料:聚氨酯敷料應慎用于中心靜脈插管,原因在于中心靜脈插管部位使用這種敷料與感染發生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聚氨酯敷料:聚氨酯敷料應慎用于中心靜脈插管,原因在于中心靜脈插管部位使用這種敷料與感染發生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最為常用的兩種聚氨酯敷料為 opsite及 megaderma。實驗證實它們均可增加導管培養的菌落數及感染發生率。傳統的作法是當導管更換時才進行敷料的更換,有時可達7天以上。因此,建議每48小時更換一次敷料,這樣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的發生率。
透明敷料:與聚氨酯敷料相比,透明敷料具有多種優點,粘貼更為牢固,不易吸水(尤其是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可以淋浴,隨時可以看到穿刺部位的情況等。
透明敷料最大的缺點在于其半通透性并不完善。敷料的半通透性要求所有的水分應全部迅速蒸發,且敷料下不能看到液體的凝聚。這是因為敷料下凝聚的液體有利于細菌的生長,顯著增加穿刺部位的菌落數,增加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所以它是局部細菌生長和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高危因素。與普通的紗布敷料相比,外周靜脈插管的透明敷料下方可見更多的液體凝聚,而對于中心靜脈插管而言,這種相關關系更為明確。臨床研究證明,每48小時更換一次透明敷料可以減少菌落的生成,且感染的危險并不增加。而若每5~7天更換一次中心靜脈插管的透明敷料皮膚表面的距離密度會升高10倍以上,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相應增加50%。
由于上述原因,對于ICU的高危患者,透明敷料應每48小時即予以更換,更換時應用抗菌藥物處理穿刺部位。
因此,全封閉型的敷料能導致真菌和革蘭陰性桿菌的迅速生長,而半封閉型的敷料與普通紗布敷料的效果類似。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