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疫苗研制成功
科技部1月11日在京宣布,由廈門大學、養生堂萬泰公司聯合研制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大腸埃希菌)”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于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這是全世界戊肝預防與控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廈門大學的戊肝疫苗項目課題組努力攻關,取得了多項核心原創發現,在國內外率先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疫苗,并逐步構建起了獨特的原核表達類病毒顆粒疫苗的核心技術體系。其團隊先后在《柳葉刀》等學術刊物發表了26篇學術論文,并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及疫苗產業會議上報告進展。
課題組與企業合作,進行了三期臨床試驗。其中,第三期試驗在10萬健康人群中接種。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部流行病與監測分布主任Scott D.Holmberg發表評論認為:“戊肝在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該戊肝疫苗臨床試驗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獲得提名的其他候選條目(按報道時間先后為序)
世界最大人胚胎干細胞庫建成
中南大學生殖與干細胞工程研究所所長盧光琇帶領科研團隊,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組織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細胞庫,可為干細胞治療提供重要種子資源,并為解決胚胎干細胞應用面臨的安全性問題提出了極具創新性、可應用于臨床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干細胞工程技術中心、人類干細胞國家工程中心也相繼在這里建成。
盧光琇團隊建立的人胚胎干細胞系已達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細胞的復蘇效率超過了95%,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基因完全純合的人類孤雌干細胞系。
截至目前,盧光琇團隊先后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4部,申請國際國內專利9項。
PET數字化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由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謝慶國帶領的團隊,經過11年努力,攻克了高端醫療儀器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儀(英文縮寫PET)數字化這一世界級難題,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臺數字PET小型機器。一年多來的小動物實驗表明,其主要性能指標成像圖像空間分辨率已達到0.87毫米,即可以檢測到最小單位為0.66立方毫米的病灶,為癌癥患者帶來福音。專家驗收認為,這一成果利用自主研發的PET高速閃爍脈沖數字化獲取和處理的關鍵技術,實現了中國在PET領域的技術突破。謝慶國團隊現有授權專利17件。這項成果的論文發表在核科學與技術的頂尖國際期刊IEEE TNS上。
《中國科學報》 (2013-01-20 第6版 專題)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