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及其結果:
入院后先行HD,應用袢利尿劑,抗生素及對癥支持處理:速尿、頭孢曲松、丹參注射液、奧美拉唑、施維舒、促紅素、鐵劑、止血敏、邦亭、能量合劑、脂肪乳等。患者入院后第1天尿量“0”ml。發病第1-6天(此天數為發病天數,非住院天數,下同)尿極少,每天約10-50ml,第7至40天尿量漸增多,波動于80-520ml之間。
患者發病第15天,(入院第9天)在B超引導下行腎穿刺活檢術,用18G穿刺針,穿出3條腎組織,其病理結果(濟南軍區總醫院做)如下:共9個腎小球,全球硬化1個,未硬化腎小球細胞數90個左右,見系膜區輕度增寬,系膜基質輕度增多,系膜細胞 2-5個。毛細血管腔開放,內皮細胞和上皮細未見增生,基膜未見增厚。Masson染色下未見嗜復紅蛋白質沉積。小球無粘連,未見新月體。腎小管無明顯萎縮,間質水腫,可見炎細胞浸潤。部分小管管腔中可見蛋白質管型。間質血管壁未見明顯異常。免疫熒光:IgG,IgA,IgM,C3,C1q, FRA 均未見沉積。
病理診斷:1.系膜增生性腎小球病變(輕度)。2.急性腎小管間質病變。病理結果提示為急性腎間質腎炎。在加強HD及其它處理的情況下給予甲基強的松龍(MP)80 mg/天,靜滴治療,共用8天后,改至40mg,用18天,后漸減至24mg/天,用7天后,漸停掉。患者第34天時出現所插股靜脈管處感染,出現菌血癥,血培養為大腸埃希菌生長。第41天至第59天尿量增至600-900ml之間。第56天時病人自述全身難受,喘憋明顯,表情呆滯,極少言語,坐臥不安,時哭泣,時胡言亂語,時呈極痛苦狀,在排除心肺腦等實質病變后,考慮合并有反應性精神病,予以氯丙嗪、黛力新等治療,但效果不理想。第60天至61天,此2天時間里尿量超過1000ml/天,達1140-1020ml,但此時患者極度抑郁,也呈現出明顯衰竭狀態。
共計HD 21次,間斷應用利尿劑,用MP 33天(80mg*8天,40mg*18天,24mg*7天),抗生素一直應用,其中泰能用5天,未出現霉菌感染,但感染也未能控制,終因全身衰竭明顯,于第63天死亡。
討 論:
ACEI在高血壓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有肯定性作用 ,但我們也知道此類藥物可引起一些少見但嚴重的腎臟副作用,其中包括引起MN大量蛋白尿,低醛固酮血癥性高血鉀,可逆性或不可逆性急性腎衰。又知ACEI也可發生過敏反應。有報道卡托普利可引起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出現發熱,斑丘疹,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和Coomb's陽性溶血性貧血。而依那普利則可引起皮疹和血管N性水腫 及急性間質性腎炎,但依那普利致嚴重腎損害,經病理證實為AIN、急性腎小管壞死(ATN)者,在國內尚未見報道,在一組36例藥物性AIN中也沒有依那普利引起者,國內著名AIN研究學者在談到藥物性AIN時,也未提及依那普利的腎毒性問題。
我們這例病人從整個病史,臨床表現,其中包括出現皮疹,B超像(雙腎增大、飽滿),病理結果等來看,符合AIN改變, 雖有輕度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的增生,但病人無嗜復紅蛋白沉積,免疫熒光全部陰性,因此,可排除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65歲老年人,在9個腎小球中出現一個硬化的小球,而又無相對更多的階段性或全球硬化,無小球粘連,無間質纖維化,無小管萎縮,無血管透明樣改變等,出現一個硬化的小球可視為正常退行性改變,因此也可排除慢性腎衰(CRF)或/和高血壓腎病引起的CRF。
病人服藥后急性發病,突然少尿,腎臟飽滿增大,ARF診斷明確,病理未提示新月體性腎炎、ATN及血管炎改變。故三者均可排除。
那么就只有一種情況可解釋整個病情,就是AIN,雖然病理上沒有見到非常典型的AIN的表現:間質明顯水腫,大量炎細胞的浸潤和不同程度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變性等,但我們仍考慮為AIN診斷,間質無明顯水腫其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在腎活檢前4小時進行了一次HD,脫水達4kg,從而導致腎間質水腫減輕;諶氏在談到藥物性,感染性,特發性AIN這3種急性AIN的鑒別診斷時認為,雖然很不可靠,但其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及腎外表現(如有無藥物過敏表現),再結合病人有用藥史,皮疹,無感染表現,可排除感染性和特發性AIN,故可診斷為藥物性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