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Peter MacCallum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題為“VEGF-D Promotes Tumor Metastasis by Regulating Prostaglandins Produced by the Collecting Lymphatic Endothelium”的文章,發現了幫助癌細胞向淋巴結擴散的關鍵因子,從而提出一般的非處方性質的抗炎癥藥物就能減少腫瘤細胞擴散,這將為癌癥抗轉移治療打開了一扇新窗。相關成果公布在《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Peter MacCallum癌癥研究中心腫瘤轉移項目部副教授Steven A. Stacker,他表示,“一些腫瘤分泌蛋白生長因子能作用于淋巴管,幫助癌癥轉移,比如說人類腫瘤中的生長因子VEGF-D能就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而且這些病患的預后效果也差”,“但是至今癌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至淋巴結的機制,科學家們還不是很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淋巴管與癌癥之間的關系,指出淋巴管是腫瘤轉移至全身的關鍵。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屬于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可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 淋巴導管四級,其中淋巴管由毛細淋巴管匯集而成,在全身各處分布廣泛,根據走行位置可分為淺淋巴管和深淋巴管。
研究人員分析了淋巴管如何隨著生長因子VEGF-D驅動的腫瘤轉移,而發生變化的,他們發現生長因子VEGF-D與前列腺素途徑有關聯,后者是淋巴管擴張的重要調控因子。非類固醇類抗炎癥藥物,比如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就具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因此可以減少淋巴管擴張,從而阻止腫瘤轉移。
之前的研究曾表明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有助于抑制癌癥擴散,但是沒有確實的證據。這項成果就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阿司匹林這類的分子能有效降低主要血管擴張,因此能減少腫瘤擴散至遠處的能力。
Stacker博士說,“淋巴系統生長因子與前列腺素之間的這一關鍵作用,揭示了兩個新機制,一個是癌細胞轉移的生理上的準備機制,以及非甾體抗炎藥能通過免疫系統減少癌癥擴散的機制”,“這些成果將可以用于設計針對癌癥病人的輔助治療方法,也有助于針對通過淋巴系統減少癌細胞擴散的治療方法。”
在癌癥擴散研究方面,近期來自瑞士實驗癌癥研究所和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小鼠乳腺癌模型,發現了在癌癥轉移過程中的一種關鍵蛋白,并證明通過阻斷這種蛋白,能達到預防癌癥擴散的作用。
他們發現腫瘤細胞要轉移定位,癌癥干細胞就要“先行一步”,而這種定位需要一種關鍵的蛋白:POSTN,這是一種胞外基質骨膜蛋白,能通過增強腫瘤細胞中的Wnt信號作用,支持在所形成的小環境中轉移酶的生長。這種蛋白在成人體內,僅在一些特定的器官例如乳腺、骨骼、皮膚和腸中活性表達。
近日,首個單克隆抗體藥物daratumumab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詳細]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Adynovate(一種新型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