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MMR)或麻疹-腮腺炎-風疹-水痘疫苗(MMRV)的首次接種年齡超過15個月可能使2歲以上兒童發生接種后癲癇發作的風險增高1倍以上。
在臨床實踐中,風險增高意味著在每10000名兒童中,可能有癲癇發作的兒童數量由3-4名增加至7-9名。
來自美國丹佛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的Susan J. Hambridge, MD, PhD及其同事對美國323 247名在2004-2008年間出生的兒童進行了分析,審視了兒童在2歲以內各種疫苗首次接種情況以及首次癲癇發作的情況。
分析發現,嬰兒時期免疫接種的時間與1歲兒童接種后癲癇發作之間無相關性。但在12-15個月齡時首次接種MMR后7-10天內癲癇發作的發生率達2.65%,而16-23個月齡時首次接種的兒童發生率可達6.53%.對于MMRV疫苗而言,12-15個月齡時首次接種后的癲癇發作發生率達4.95%,而16-23個月齡時接種者相關發生率可達9.80%.
研究者認為,相關風險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疫苗的免疫原性、兒童的遺傳及生理易感性和兒童免疫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三者間發生了相互影響。出生第二年內隨著免疫系統的成熟,免疫系統對于疫苗等免疫**可產生更為激烈的發熱性應答。
無論免疫接種的情況如何,癲癇發作的風險在16-18個月齡時達到高峰,因而將MMR或MMRV疫苗接種推遲至這個年齡階段時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高熱驚厥發生。
近日,荷蘭Groningen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3D打印的抗菌塑...[詳細]
侵襲性牙周炎是發生于全身健康者的進展迅速、有家族聚集性、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