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發表在《世界外科腫瘤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合并的胃部胃腸道間質瘤(GIST)與胃癌的術前診斷通常被漏診。然而,也有研究顯示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依賴胃癌的治療,這暗示胃癌的積極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GIST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是在很多情況下,GIST患者也同時患有其它惡性腫瘤。
“自2000年第一份胃部同時存在上皮瘤和間質瘤的報告,許多GIST和胃癌同時存在的患者已經被發現,多為單一的個案研究。”林密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和其同事們寫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GIST和胃癌會同時存在。”
為了試圖確定這種情況的特點和預后影響因素,林和同事們在2000年到2011年間,對已經手術切除病變部位的170例胃部GIST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42例同時存在胃癌的患者被劃分到CA組,沒有胃癌的128例患者歸為非CA組。CA組患者與非CA組患者相比較更可能出現病癥(P<0.05)。最常發生的病癥包括腹部壓痛,大便發黑,腹脹和體重下降。CA組術前確診率為2.4%。而非CA組的術前確診率是97.6%。
“在同時發生胃癌和胃部GIST的患者中,胃部GIST的癥狀往往被胃癌的臨床癥狀掩蓋,”研究人員寫道。很多情況下,間質瘤很小并且存在于粘膜下層,肌肉組織,或者漿膜下層,使它們難以被診斷。
對于整個隊列來說,3年存活率是87%;5年存活率為82.3%。CA組的患者3年存活率為62.6%,5年存活率是57.8%。相比之下,非CA組患者有94.8%的3年存活率和90.1%的5年存活率,可以看出CA組具有統計上顯著差異。
縱觀患者的特征,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年齡,風險分層,術后口服伊馬替尼,和同時存在胃癌都可以作為存活率的預測(所有的P<0.05)。
“同時存在胃癌的患者,分層時處于非常低風險的患者,以及那些分層處于中等風險/高風險的患者,他們的5年存活率明顯較低,”研究人員總結道。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