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自身免疫疾病防止提供新靶點
2013-11-21 10:28
閱讀:2344
來源:醫學界
作者:z****7
責任編輯:zhima880127
[導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目前臨床上缺少根治性療法。這類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通過分子機制研究,為研發防止藥物提供新靶標新方向。 新一期《免疫》雜志刊登了中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目前臨床上缺少根治性療法。這類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通過分子機制研究,為研發防止藥物提供新靶標新方向。
新一期《免疫》雜志刊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的論文,報道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Ash1l能夠通過表觀調控機制顯著抑制炎癥介質——白細胞介素6的產生,從而阻止炎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發展。表觀遺傳修飾與疾病發生機制的研究,是近年來生物醫學界的前沿熱點。
作為表觀遺傳修飾的一種重要方式,組蛋白修飾一旦異常,與一些重大人類疾病,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發病密切相關。
針對組蛋白修飾在天然免疫與炎癥、尤其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發病過程中的作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曹雪濤與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夏夢、劉娟等,通過小核糖核酸干擾普篩實驗發現,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Ash1l,可明顯抑制病原體誘導的巨噬細胞產生炎癥介質白細胞介素6。
他們與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曉暉、許田合作,制備了Ash1l缺陷小鼠,發現老齡Ash1l缺陷小鼠器官中浸潤更多炎性細胞,其體內存在高水平白細胞介素6,更易自發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組織炎癥損害。
進一步研究表明,Ash1l誘導了抑制性因子A20的表達,抑制下游蛋白激酶MAPK和轉錄因子NF-κB炎癥信號通路及隨后白細胞介素6的表達,進而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該研究將表觀遺傳修飾、炎癥調控和自身免疫疾病發生發展機制聯系起來,為天然免疫、炎癥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機制探索提供了新研究視角,也為人類自身免疫疾病的防止提供了潛在的新靶點。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