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術四手操作的規范護理》內容預覽:
四手操作技術應用不僅使牙科治療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是牙科感染控制的基礎,被認為是牙科治療的發展方向。廣東省口腔醫院是國內較早全面實現四手操作的口腔醫療機構,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規范。作者通過對理論的學習并在工作中得到的體會,整理成拔牙術四手操作規范護理程序與同行探討。
1拔牙術四手操作的護理程序
1.1診室環境清潔整理治療臺及其附屬設施在上一位患者治療結束后,嚴格遵守處理流程,所有物品均應去除,以外套或一次性材料覆蓋的及時予以更換,無遮蓋部分用中效消毒劑進行消毒,吐盆及時沖洗消毒。牙椅調整到坐位。保持治療臺整潔,準備好一套普通檢查器械。
1.2核對患者資料按照掛號順序傳喚患者。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誤,初步詢問患者的不適和就診目的后,安排患者就診。
1.3引導患者就位病歷和線片等資料放置于醫生辦公臺上。引導患者到牙椅就座,注意年老和體弱的患者行動情況,必要時給予攙扶。囑咐患者漱口,牙椅調整到臥位,為患者圍上防污胸巾。詢問患者既往病史情況,過敏史情況等,若有既往病史或過敏史等,必須告訴醫生。
1.4問診和檢查的配合在醫生檢查病人時,調整燈光到適當的位置。如果醫生檢查的口鏡出現霧化模糊時使用水槍沖洗,保持視野清晰。同時用吸唾器吸去患者口腔中的液體。必要時協助醫生牽拉口鏡,提供其他必要的器械。必要時安排病人測量血壓、拍線片和血液檢查。協助醫生解釋工作,幫助醫生與病人的溝通,告訴患者在不適時可以舉左手示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對出現畏懼表現的患者給予適當的安慰和心理輔導,使患者保持輕松的心情和對手術充滿信心。
1.5麻醉的配合當確定實施拔牙術時,詢問患者拔牙史和過敏史,向患者解釋局部麻醉注射的目的、意義。按醫囑準備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器、蘸有1%碘酊的棉簽。必要時準備無痛注射儀(計算機控制麻醉釋放系統)。如為口外注射應另備干棉簽供拔針后壓迫針口用。清楚了解麻醉并發癥發生時需要使用的藥物和放置處。注射過程注意觀察患者的表現;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按醫囑配合進一步處理。
1.6器械準備一般器械包括:牙齦分離器、牙挺、拔牙鉗、無菌干棉球。如為阻生牙或埋伏牙,需要增加的器械包括:手術刀或高頻電刀、高速渦輪機或牙種植機、鑿、根尖挺、吸引器帶特制吸頭、酒精棉球。有切開需要縫合的要準備持針鉗、蚊式止血鉗、帶線縫合針、剪刀。器械準備必須適當,避免過多地準備無需使用器械。
1.7拔牙過程的配合洗手或者手消毒,戴一副新的手套。注意無菌操作,建議左右手分工,左手接觸污染區,右手接觸清潔區,避免交叉污染。在切開翻瓣及用渦輪機去骨去冠過程中,協助醫生牽拉口鏡,暴露術野;用吸唾器吸去患者口腔中的液體。若需要鑿骨,必須向患者說明,用左手托住患者。如拔下頜牙時需要鑿骨,應用左手緊托患者下頜角下緣,右手持錘敲擊,注意掌握敲擊力度;若需要劈冠,同樣必須向患者說明,用左手緊托患者下頜角下緣,右手持錘,看清醫生持鑿的位置和方向,用/閃電法0敲擊,力求一次成功。醫生縫合時,協助牽拉患者口角、止血,保持術野清晰,負責剪線。術后用濕棉球擦凈患者口周血跡。
1.8病人觀察拔牙全過程保持與病人的溝通,有畏懼表現的患者給予適當的安慰和心理輔導。手術過程注意觀察患者的表現;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清楚了解手術并發癥發生時需要使用的藥物和放置處,按醫囑配合進一步處理。
1.9術后醫囑手術完成后,協助醫生向患者簡要介紹拔牙過程的情況;交代拔牙后須知,內容包括:術后護理方法,選擇軟質食品,食物應放涼后食用;按醫囑服藥。避免刺激傷口,24小時內避免刷牙。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出血的情況,出現異常的簡單判斷方法;特殊情況可以與醫院聯系。告知復診時間。引導患者離開診室,注意照顧好年老和體弱的患者。
點擊下載完整版:《拔牙術四手操作的規范護理》
牙槽膿腫主要是牙髓的炎癥通過根尖部牙周組織向牙槽骨擴散。由于牙槽骨骨質疏松...[詳細]
種植體支持太極扣附著體覆蓋義齒的臨床應用 內容預覽: 全口牙列缺失后剩余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