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水平(2hPG)或可作為預測單純診室高血壓(ICHT)患者心血管危險的生物標志。該研究近期在線發表在高血壓雜志(J Hypertens)上。
ICHT可能預示未來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的發生。本研究比較并評價了ICHT患者、高血壓患者和血壓正常者的2hPG、血管僵硬度、自主神經功能和外周循環標志物水平,以期發現可作為ICHT患者心血管預警的敏感指標。
研究共納入了105例年齡為39~75歲、未接受高血壓治療、非吸煙和未知糖尿病受試者。基于診室血壓和白天動態血壓平均值的測量,受試者分為血壓正常組、ICHT組和高血壓組,并受測了自主神經功能,主-股動脈的脈搏波速度(PWVc),以及外周血樣本中血脂和可能的循環生物標志物水平的檢測,其中包括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von Willebrand因子(vWF)
研究發現,8.3%的血壓正常者、37.9%的ICHT患者和15%的高血壓患者存在糖耐量受損。血壓正常組年齡和腰圍校正的2hPG平均值為5.7 mmol/l[四分位間距(IQR) 為5.2~6.4],ICHT組為7.4 mmol/l(IQR為6.5~8.3,與血壓正常組相比:P=0.002),高血壓組為6.2 mmol/l (IQR 為5.6~6.9)。3組其他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水平相似。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