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霉素治療淋巴管畸形的幾點思考
2018-11-20 23:00
閱讀:3004
來源:愛愛醫
作者:薛磊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小兒淋巴管瘤術后復發率較高,國外有學者認為手術完整切除的復發率為,術后復發與腫瘤大小、手術切除程度有關。本組病例為先注射硬化劑和激素后手術徹底切除,與國外學者方法不盡相同。雖然沒有復發,但由于病例數童少,術后觀察時間短,所以療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平陽霉素與**的作用機理LA的發病機理目前不十分明確,多數學者認為小兒的發病與淋巴管先天發育畸形有關。平陽霉素為廣譜抗癌藥,能破壞腫瘤囊壁細胞,使之段裂,高濃度平陽霉素使腫瘤內皮細胞壞死,形成纖維疤痕,使管腔閉鎖塞米松能抑制雌二醇與腫瘤細胞特異性結合,使內皮細胞萎縮,達到治療目的。與平陽霉素聯合使用可以抑制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減少注射平陽霉素后引起的發熱。
由于頸部琳巴管瘤主要起源于頸內靜脈周圍淋巴組織,巨大腫瘤長期壓迫氣管使之變軟,腫瘤向周圍浸潤等原因,所以術后可以出現許多并發癥。應該注意的主要有呼吸道梗阻、血管神經損傷。一般認為麻醉擂管換傷引起術后小兒喉頭水腫及術區淤血積液壓迫氣管等是呼吸梗阻的主要原因,可以通過輕柔擂管、選擇細的插管,術后使用激素減輕水腫等方法預防喉頭水腫。術后使用負壓引流管加強術區引流,防止積液積血形成。淋巴管瘤常與頸部迷走神經、喉返神經、脆神經、面神經分支等鄰近,加上小兒頸部小、手術標志不明顯,所以容易損傷。另外,注射平陽稱素后,腫瘤有部分周界與周圍形成粘連,增加了手術難度,也容易損傷周圍血管、神經,手術時應該仔細操作,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這也是注射平陽霉素這種方法的弊端。但綜合觀察,注射平陽霉素后使腫瘤縮小、變硬,利于手術及治療,利大于弊。
小兒淋巴管瘤術后復發率較高,國外有學者認為手術完整切除的復發率為,術后復發與腫瘤大小、手術切除程度有關。本組病例為先注射硬化劑和激素后手術徹底切除,與國外學者方法不盡相同。雖然沒有復發,但由于病例數童少,術后觀察時間短,所以療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治療前要常規作B超檢查,了解腫瘤與周圍血管、神經的關系。有氣管壓迫癥狀的患者,應該先采取穿刺抽取囊液或氣管切開等減壓處理。由于認的多囊性,注射平陽霉素時應分多個點注射。另外,由于平陽排素可以使內源姓致熱原釋放引起發熱,與**合用,可以不引起發熱或減輕發熱。患兒發熱一般不孺要專門處理,也可以口服非那根山。但腫瘤合并感染的病人應該使用抗生素。手術中,如果發現腫瘤與周圍血管神經聯系緊密無法分開,手術不要苛求徹底切除,可以注射平陽稱素或局部石炭酸燒灼,酒精還原,鹽水沖洗和局部縫扎,防止損傷神經等組織。如果術后復發,也可以再用平陽橄素灌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