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第62屆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2013) 上,公布的ARMYDA-9 CAROTID試驗研究結果顯示,600mg負荷劑量氯吡格雷降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患者圍手術期缺血性腦血管事件和30天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卒中發生率。研究發現即使患者已經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短期再次給予負荷高劑量阿托伐他汀也顯著降低腦血管事件。
Giuseppe Patti 博士(羅馬生物醫學大學)報告了研究數據,他指出,頸動脈支架置入指南中推薦的藥物治療主要來自冠脈介入研究,而ARMYDA-9 CAROTID研究提供了頸動脈介入治療的直接證據,對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藥物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ARMYDA-9 CAROTID研究同時也在線發表在2013年3月9日出版的《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上[J Am Coll Cardiol 2013 Feb 8] ,納入156例未使用過氯吡格雷、長期使用他汀類并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患者。
研究設計為2x2析因設計,患者隨機接受600mg或300mg負荷劑量氯吡格雷、介入治療前12h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介入治療2h前再服用40mg或不給予他汀類藥物再次負荷量。主要終點是30天發生的卒中/TIA或新發腦部病變的發生率,600mg負荷劑量氯吡格雷顯著降低主要終點。
Patti指出,高劑量氯吡格雷負荷能更快、更強地抑制血小板,可能預防遠端栓塞,保護微血管床,平衡術后促凝狀態。他補充說,阿托伐他汀獲益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快速、不依賴于降低LDL的神經保護作用,通過抑制圍手術期微栓塞和介入手術過程中的損傷使患者獲益。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齡孕婦隊伍逐漸龐大。順應時代需求, 生育治療技術也在不斷...[詳細]
床旁檢測是包括急救醫學和重癥醫學在內的急診醫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快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