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舉辦的全國發育期腦損傷的早期識別與干預論壇暨培訓班上,有關專家指出,嬰兒腦損傷早期發現有賴于早期有效的系統評估。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逐漸增高,隨之而來的是早產低體重兒、圍產期窒息兒、病理性黃疸兒腦損傷發病率的不降反升。如何在早期或超早期發現這些腦損傷的高危兒呢?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兒科主任張雨平教授認為,在患兒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就進行有效的系統評估,可為進一步制訂有針對性的治療計劃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
張雨平說,嬰兒早期腦組織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尤其是出生后6個月內,早期干預能給予足夠的運動和感覺刺激,使損傷得到最大的修復和再生。據悉,全面的兒童系統評估包括早產兒行為評估、新生兒與嬰兒行為評估、中國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評分法、全身自發性運動評估等方法,具體的評估內容包括反射能力、運動能力和控制能力。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