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素
凡臨床一經確診或高度可疑急性肺栓塞,又無抗凝絕對禁忌證者,應立即開始肝素治療。它是一種硫酸粘多糖,具有特別高的陰電荷,且是本藥的生物效應。分子量平均為15000,靜脈用藥時,半減期為90min,主要在肝臟中降解。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脫顆粒,防止活性物質大量釋放。當肝素與抗凝血酶結合時,即可中止凝血酶的形成,它也能促使纖維蛋白溶解,從而中止栓的生長,并促其溶解。
肝素使用方法:
(1)持續靜脈內滴注:適用巨大肺栓塞,首次應用大劑量肝素(10000~20000u)靜脈內沖入,這樣抑制血小板粘附于栓子上。2~4h后開始標準療法,每小時滴入1000u,由輸液泵控制滴速。每日總量25000u。
(2)間斷靜脈內注射:每4h(5000u肝素)或每6h(7500u肝素)靜脈內給肝素一次。每日總量為36000u。
(3)間斷皮下注射:每4h(5000u)或8h(10000u)、或12h(20000u)皮下注射一次肝素。必須避免肌內注射,防止發生血腫。
肝素一般連續使用9~10天,當栓塞危險因素消失,移動病人,沒有發生PTE癥狀,此時可合用口服抗凝劑,待口服抗凝起效時,即可停用肝素。
肝素并發癥主要是出血,出血部位常見于皮膚插管處,其次胃腸道、腹膜后間隙或顱內。凡年齡大于60歲、異常凝血、尿毒癥、酒精性肝炎、舒張壓高于14.7kPa(110mmHg)或嚴重肺動脈高壓癥,易發生出血。因此在用肝素治療時,必須作PTT及凝血時間的監測,保持其為正常值的1.5~2倍。一旦發生出血,立即停用肝素,并用等量魚精蛋白對抗肝素。待出血停止后再用小劑量的肝素治療。
使用肝素的禁忌證為兩個月內有腦溢血,肝、腎功能不全,患有出血性疾病、活動性消化性潰瘍,10天內剛做過大手術(尤其是顱內及眼科手術)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2.維生素K拮抗劑
為常用的口服抗凝劑,可抑制依賴于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新抗凝片,起作用快,口服后36~48h即達高峰,首次量為2~4mg,維持量為1~2mg/d。也可用雙香豆素或新雙香豆素,首劑均200mg,次日100mg口服,以后每日25~75mg維持。華弗令首劑15~20mg,次日5~10mg,維持量為每日2.5~5mg。上述口服抗凝劑維持量均根據凝血酶原活動調節,使其保持在20%~30%。雙香豆素、新雙香豆素及華弗令發揮治療作用要有一定時間,因此需合用肝素數天,直到口服抗凝劑作用,才停用肝素。一般口服抗凝劑需持續3個月。以后是否繼續服用,則取決于栓塞危險因素的存在情況及繼續抗凝治療的危險性來權衡。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