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方醫科大學、中國人民**303醫院、蘭州婦幼保健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KLF1突變與β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嚴重度相關,且相比于非流行地區這些突變在中國地中海貧血流行區域更為常見。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14日的《Blood》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南方醫科大學的徐湘民(Xiangmin Xu)教授。其長期從事人類遺傳病的分子基礎和基因診斷領域的科學研究,是南方醫科大學 “地中海貧血研究及預防”項目的負責人。
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是一種由于β-globin基因點突變或核苷酸缺失而引起的遺傳血液病。這些遺傳缺陷會導致組成血紅蛋白的β-globin鏈合成減少,異常或不合成。β-地中海貧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患者表現為嚴重貧血,且壽命縮短。HbF和HbA2水平增高是β-地中海貧血的兩個重要特征。
近來的研究報道稱發現鋅指蛋白KLF1是導致胎兒HbF和HbA2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人員在這篇新文章中探討了KLF1突變與β-地中海貧血之間的關系。他們首先在兩個中國群體中研究了KLF1突變的發生率:一個群體中的3839名個體來自于中國南方的地中海貧血流行區域,另一組的1190名個體來自中國北方的地中海非流行區域。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相比于非流行區域,地中海流行區域中的KLF1突變發生率顯著增高(1.25%比0.08%)。
此外,研究人員在中國南方人群中鑒別出了7個功能性的遺傳變異,其中4個為過去報道為的遺傳變異(p.Gly176AlafsX179, p.Ala298Pro, p.Thr334Arg and c.913+1G>A),3個為新遺傳變異(p.His299Asp, p.Cys341Tyr and p.Glu5Lys)。兩種最常見的突變p.Gly176AlafsX179和p.His299Asp占據了總體的90.6%。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KLF1鋅指結構突變選擇性地存在于12名中度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導致了顯著不同的無輸血存活曲線。研究結果表明選擇性存在于β-地中海貧血中的這些KLF1突變提高了HbF生成,轉而改善了β-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嚴重程度。
近日,首個單克隆抗體藥物daratumumab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詳細]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Adynovate(一種新型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