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積液,大家都不陌生的問題,論壇也常有討論,發現還是存在一些觀念的差異,于是開貼學習:
根據解剖學和生理學原理,女性的盆腔除了有生殖系統外,還有部分內臟器官和血管、淋巴系統。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腹腔內會有少量的內臟器官、血管、淋巴等滲出液,大約200ml左右,其主要功能是潤滑臟器作用。這是一個微妙的內部循環系統,即滲出-吸收-滲出-吸收,周而復始的在不停的循環工作著。它是動態的平衡系統,也就是體內液體交換、及血管、淋巴管內、外液體交換以維護正常的臟器活動功能。 而另一方面,女性在排卵后,由于卵泡破裂,卵泡液噴出,也變為“盆腔積液”的一部分,這也是作為是否有排卵的B超象征。
婦女懷孕后,由于血管豐富充盈,各個器官功能加強,也會有較多的滲出液積于盆腔。因為女性的盆腔位于腹腔的最下部,“水往低處流”,所以就會有液體積聚于女性盆腔的最低部位——子宮直腸窩。
根據不同人其盆腔容積的大小,正常情況下在做B超時就會“看”到有0~3.8cm的“盆腔積液”。一般小于3cm的盆腔積液、且無任何臨床表現則考慮為生理性積液。 在經前及排卵期盆腔積液可增加一些,可達3~8cm。如果無特殊,也是正常的,不能被診斷為盆腔炎。
而在病理狀態下,黃體破裂、盆腔膿腫、巧克力囊腫、宮外孕破裂、生殖器官癌癥等也會引起“盆腔積液”。而腹腔內積聚過量的游離液體,如超過200ml,則稱為腹水了。
腹水的產生機制較復雜,與體內外液體交換失衡及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有關。但這不在婦科的討論范圍內,屬內科的了。上述這些“盆腔積液”和盆腔炎毫無關系,所以不能根據“盆腔積液”來診斷是盆腔炎。
附:
《婦產科學》第七版有關盆腔炎的定義和和診斷標準:
盆腔炎(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囊腫,盆腔腹膜炎。
PID的診斷標準一,基本標準(minimum criteria):
宮體壓痛,附件區壓痛,宮頸觸痛。
二,附加標準(additional criteria):
體溫超過38.3攝氏度(口表),宮頸或**異常粘液膿性分泌物。
**分泌物生理鹽水涂片見到白細胞,實驗室證實的宮頸淋病奈瑟菌或衣原體陽性。
紅細胞沉降率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
三,特異標準(specific criteria):
子宮內膜活檢證實子宮內膜炎,**超聲或MRI顯示充滿液體的增粗輸卵管。
伴或不伴盆腔積液。
輸卵管卵巢腫塊,腹腔鏡檢查發現輸卵管炎。
注意:
基本標準為診斷PID所必需;附加標準可增加診斷的特異性;特異標準基本可診斷PID。
四,腹腔鏡診斷PID的標準:
(1)輸卵管表面充血;
(2) 輸卵管壁水腫;
(3)輸卵管傘端或漿膜面有膿性分泌物。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