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主任姚書忠教授日前在歐洲婦科內鏡學會中國區會議上談到,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的進步,婦科微創治療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婦科腫瘤的診療觀念也悄然發生轉變——在遵循規范化根治術的基礎上,向強調生存質量過渡。
據介紹,近年來,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在罹患婦科惡性腫瘤的患者中有21%是未孕年輕女性。以往好發于50歲左右女性的宮頸癌正逼近30歲~40歲女性。
姚書忠教授介紹說,隨著腹腔鏡器械和技術的進步,其被廣泛用于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以宮頸癌為例,傳統宮頸癌根治術雖然可以幫助很多患者達到長期生存的目的,但它徹底斷送了年輕女性的生育希望,并可能影響到家庭和婚姻的穩定;而在一定適應癥范圍內,采用腹腔鏡系統對早期宮頸癌患者進行“宮頸癌根治術+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可在根治性切除的同時保留必要的生殖器官和盆底神經,從而滿足患者的生育需要及提高生存質量。以往治療早期局限性子宮內膜癌往往將子宮全切,導致患者不能生育,現在采用“局部宮腔鏡切除法”,可以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卵巢癌發病率居婦科腫瘤第三位,其因發病隱匿、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而致死率極高,患者5年存活率徘徊在30%上下。如能早期發現,部分I期上皮性卵巢癌、大多數卵巢交界性腫瘤以及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都可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微創治療。采用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也解決了婦科手術的一大難題。實施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需要深度探查患者盆腔病變,醫生采用長長的腹腔鏡器械,往往能探查到傳統手術難以發現的病變。
“當手術傷口從開腹手術的15厘米縮減到腹腔鏡手術的3個5毫米大小的鑰匙孔后,當外陰癌手術的傷口恢復期從60天銳減到10天后;當宮頸癌手術術中出血量從超過400毫升驟降到100毫升后……微創技術以創傷小、疼痛輕、腸道功能恢復快、較早進食、住院時間短、降低手術期并發癥幾率、減少腸粘連等優點而深入人心。”姚書忠這樣說。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