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北京大學卒中論壇第30次學術會議在北京的湖南大廈10樓湖南廳B廳隆重召開。北京大學卒中論壇由北京大學卒中論壇組織委員會、北京腦血管病防止協會、中華醫學會北京神經病學分會主辦,一年四次,本次的主題為“卒中后認知,在探索中前行”.
中國人民**總醫院神經內科王魯寧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樊東升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病理科盧德宏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神經內科畢齊教授分別主持了論壇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北京同仁醫院王佳偉教授、北京朝陽醫院胡文立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時晶教授、海淀醫院于逢春等多位專家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本次論壇。
雖然流行病學研究受到診斷不確定的限制,但卒中增加癡呆的危險性和血管性癡呆的病死率顯著高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結論已經成為專家共識。統計顯示,急性卒中患者有1/6發展成癡呆,卒中后一年仍有68.7%的患者存在認知障礙,1-2個腔隙性梗死灶就可以使血管性癡呆風險增加近20倍。研究顯示,認知障礙直接影響腦血管病的康復,目前對于認知障礙的研究已成為腦卒中研究中的重點。
北京大學醫學部病理系章京教授和東直門醫院腦病科田金洲教授分別帶來“腦血管病變與老年癡呆”和“血管性認知損害診斷標準及其認知損害的評價”的精彩報告。最后李小剛教授分享了一個病例,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本次論壇獲得圓滿成功。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