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Christian de Virgilio博士及其同事報告,心肌梗死患者如果等待2個月之后再接受非心臟擇期手術,術后死亡或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將大幅降低。該研究發表在《外科學年鑒》雜志4月2日在線版上。
研究者從加州醫院數據庫中納入近563,842例接受非心臟擇期手術(包括髖關節置換、膽囊切除、結腸切除、擇期腹主動脈瘤修復,以及下肢截肢)的患者,平均年齡69歲。3%的患者在術前1年內發生了心肌梗死。
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心肌梗死患者的手術時間推遲,術后心肌梗死發生率和術后30天死亡率均顯著下降,見下表。
表 手術時間推遲與術后心肌梗死和死亡風險的關聯
心肌梗死與手術間隔時間 術后心肌梗死發生率 術后30天死亡率 0~30天 32.8% 14.2% 31~60天 18.7% 11.5% 61~90天 8.4% 10.5% 91~180天 5.9% 9.9% 研究者還發現,同樣是術前1個月內曾發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是第1次接受這類手術,術后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率(RR)為9.98,如果是第5次手術,則風險率增至44.59;第1~5次手術者的術后30天死亡和術后1年死亡的風險率分別為1.83~3.84和1.56~3.14。
研究者認為,上述結果顯示,心肌梗死對于需要接受手術的患者而言是一個強危險因素,其強度超出了人們既往的認識。但同時也強調,不能僅僅考慮心肌梗死帶來的風險,還應考慮推遲手術的潛在風險,應當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