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愛肝日”。出席昨天在滬召開的“慢性乙肝經治復發患者治療策略專題論壇”的專家們指出:慢性乙肝經治復發患者目前已成為一個龐大而特殊的人群,制定個性化治療策略,優化治療方案是幫助患者減少和延緩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重獲健康的唯一有效途徑。
**肝病中心主任陳成偉教授介紹說,200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了被業內認為乙肝治療領域里程碑式的研究結果:通過全球首個口服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3年治療,可以把疾病進展和肝癌發生率減少近一半。至此,抗病毒治療成為慢性乙肝治療的關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00萬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其中拉米夫定使用者占了40%。
然而,一項萬人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人群中,63.2%的患者自行中斷過治療,65%的患者只能堅持1—3年的治療,“而這導致了近半數患者出現停藥后的復發。”陳成偉教授介紹說,對于部分患者而言,再治將面臨耐藥風險增加,治療難度將增加,這些因素均直接導致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的信心減弱,治療依從性差。而“患者年齡超過40歲、抗病毒鞏固治療少于1年等是造成經治患者復發的主要因素。”上海瑞金醫院感染科張欣欣教授分析指出。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強調說:對于經治復發患者來說,再治療時最怕的就是換藥,它將可能導致多重耐藥,從而進一步增加治療難度。如果貫穿優化治療,則可增加療效,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