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學進展 > 2010年心力衰竭研究新突破

2010年心力衰竭研究新突破

2011-01-18 13:28 閱讀:3924 來源: 醫學前沿網 作者:水**南 責任編輯:水北天南
[導讀] 2010年醫療行業取得了重大進展,對于心力衰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義。這一年出現了許多有臨床指導價值的循證醫學研究成果,以及一些臨床試驗的最新發現

  2010年醫療行業取得了重大進展,對于心力衰竭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義。這一年出現了許多有臨床指導價值的循證醫學研究成果,以及一些臨床試驗的最新發現。
  1 2010年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療指南
  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在2010年會上公布了最新的《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療指南》(以下稱“新指南”)。此指南是對2007年ESC發布的《心力衰竭心臟再同步治療指南》和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的更新。
  新指南依據2009年2項重大研究(REVERSE和MADIT-CRT試驗)修改了CRT推薦。上述研究均入選心功能Ⅰ-Ⅱ級、竇性節律、QRS波增寬和左室射血分數(LVEF)降低的HF患者,證實CRT可顯著改善預后:24個月死亡/住院率降低62%(REVERSE試驗),33個月死亡/住院率降低34%(MADIT-CRT試驗),且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因此,ESC更新指南強調,器械治療使輕癥HF患者獲益。
  2 器械治療可預防HF進展:理念轉變
  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有癥狀心衰(HF)患者(含階段C和D)預后與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相似,而無癥狀者(含階段A和B)預后良好。心功能Ⅱ級患者屬于HF階段C早期,正常活動時無癥狀,仍能從事一般工作和正常生活。若能防止其病情進展至出現嚴重癥狀(心功能Ⅲ、Ⅳ級),則預后較好。既往我們僅對此類患者予以藥物優化治療,而ESC新推薦重點關注了此類患者,強調藥物與器械治療相結合,
  強調器械治療有助于“預防HF進展”。這是指南首次提出可用器械治療預防HF。HF是一種可自發進展的疾病,即使中止初始心肌損傷,疾病仍可繼續,這是因為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興奮及其因子激活,與心肌重構形成互相促進的惡性循環。因此,臨床難以治療逆轉HF,但可能預防并延緩其進展。
  3 CRT-D是心衰患者最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在雙心室起搏器(CRT-P)或兼備CRT和埋藏式心律復律除顫器(ICD)功能的CRT-D的選擇上,新指南建議左室射血分數(LVEF)減低的心衰患者最為有效的治療選擇是CRT-D。新指南不再推薦左心室擴大作為CRT治療的指征。對于植入CRT-D的患者,要求良好功能狀態下預期生存期超過1年。
  有明確證據支持合并左束支傳導阻滯的心衰患者CRT治療獲益最大。CARE-HF研究顯示,左束支傳導阻滯是臨床預后改善的預測因子,而PR間期延長和右束支傳導阻滯是臨床預后改善不佳的預測因子,其中5%的合并右束支傳導阻滯的心衰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更高。
  4 NYHA Ⅱ級患者:推薦CRT-D治療
  與NYHAⅢ~Ⅳ級心衰患者相比,NYHAⅠ~Ⅱ級心衰患者更年輕,合并癥更少,預期壽命更長,也支持這一人群應用CRT-D。在CRT-P/CRT-D器械選擇上尚存爭議,目前傾向于優先選擇CRT-D。不過,CRT-P/CRT-D逆轉左室重構的效果相當,而對于輕度心衰患者的臨床獲益主要來自于左室逆重構。這是基于目前大多隨機臨床研究主要或者全部應用CRT-D而非CRT-P,因此CRT-D循證證據最充分。但CRT-D發生器械相關并發癥的風險高于CRT-P。
  5 傳統需要植入起搏的心衰患者:推薦CRT治療
  對于存在心室不同步的心衰患者,推薦雙室起搏來代替右室起搏。研究發現,對于需要長期右室起搏伴有嚴重心室失同步的NYHA
  Ⅲ心衰患者,不論QRS時限寬窄,升級為雙室起搏可以使患者臨床獲益。這證實了通過雙室起搏來保留或恢復正常心室激動順序的重要意義。
  6 永久性房顫心衰患者:應考慮CRT治療
  這一人群循證醫學證據相對有限,而入組這些臨床研究的合并房顫的心衰患者QRS波時限較寬,因此新指南修訂將QRS波限定在≥130 ms。
  我國指南修訂尚需時日。未來,我們應更重視對CRT治療“無反應者”的研究,要注重臨床效果。目前,仍有約20%-30%接受CRT的患者不能獲益,原因有待探究。另外,應積極開展NYHA心功能Ⅱ級患者CRT或CRT-D的治療,以及心衰合并房顫患者是采用PVI還是CRT-P或聯合術式的研究,總結經驗,積累資料,為我國指南修訂建立基礎。
  7 CARE HF LTFU研究:心衰再同步化治療長期隨訪
  ESC2010年會上公布了心力衰竭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長期隨訪(CARE HF LTFU:Cardiac Resynchronisation in Heart Failure: Long-Term Follow-up )的結果。2003年 CARE-HF研究入選813名患者,2005年,CARE-HF首次公布結果,證實心臟再同步治療(CRT)大幅減少收縮不同步心衰患者的死亡,但缺乏CRT長期隨訪的數據。2005年CARE-HF-LTFU沿用CARE-HF研究患者,旨在觀察心臟再同步治療(CRT)患者的長期轉歸。CARE-HF-LTFU研究入選309名(38%)患者進入長期隨訪,原161名失去聯系或拒絕繼續試驗,343名已死亡。分為CRT組:初始CRT組患者;藥物治療組:>90%初始藥物治療組患者。5年隨訪結果表明,初始CRT治療對比初始藥物治療患者死亡風險下降23%(HR=0.768 , 95% CI 0.633 — 0.931; P = 0.007)。結論:高于或低于平均年齡66歲的患者均觀察到CRT獲益,對中重度心衰且有心臟不同步的66歲以下的患者,可增加中位生存率5年至8年以上。延遲實施CRT植入者降低總生存率。
  8 我國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0)
  去年3月中國首部《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正式發布。200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就頒布了急性心力衰竭的防止指南,2008年和200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心衰指南中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診療方案。2007年我國頒布了“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而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臨床上迫切需要規范的緊急施救和治療指南。新指南充分依據循證醫學的證據,盡可能反應所涉及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為我國醫師提供了急性心力衰竭規范的診治方案。
  《指南》詳細介紹了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領域的新研究、新理念和新進展,建議對患者均應根據各種檢查方法以及病情變化作出臨床評估,包括患者的基礎心血管疾病病史、癥狀;急性心衰發生的誘因;各種檢查結果,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射線檢查、動脈血氣分析、心肌壞死標志物以及心衰標志物——B型利鈉肽及其N末端B型利鈉肽原的濃度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分級估計預后,以及預期治療效果。《指南》還特別推薦了近幾年才開始應用于臨床的國家I類新藥——重組人腦利鈉肽。(指南全文見2010年38卷3期《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泸定县| 五大连池市| 农安县| 滦平县| 怀化市| 牡丹江市| 罗平县| 海伦市| 龙里县| 巴林左旗| 汉源县| 都安| 开化县| 公安县| 禄劝| 晋中市| 六安市| 壶关县| 黄山市| 平顶山市| 康马县| 盐池县| 循化| 辽阳市| 临泉县| 克山县| 平潭县| 扎赉特旗| 太湖县| 巴林左旗| 收藏| 时尚| 定结县| 富源县| 辰溪县| 长岭县| 彭阳县| 新乡市| 延津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