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在過去的近20年,分子靶向治療已經成為了腫瘤治療的重要模式,其中以針對EGFR敏感突變(主要是EGFR 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與EGFR 21號外顯子L858R突變)的分子靶向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最具代表性。盡管分子靶向治療的有效率高,毒副反應輕,但都會不可避免的出現耐藥。EGFR-TKI耐藥后再次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制定后續的治療策略已經成為了臨床的共識,但是,臨床中耐藥后有可作用的靶點患者比例不到40%[1],尤其是一線使用第三代EGFR-TKI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換句話來講,很可能有近60%的患者面臨“無靶可用”的狀態,這部分患者該如何治療,自然也成為了臨床關注的重點與難點。
由于無論是化療或者免疫治療單藥對EGFR-TKI耐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都極其有限,雙藥(化療+抗腫瘤血管形成治療)甚至三藥聯合(化療+抗腫瘤血管形成治療+免疫治療)也很快成為了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選項。考慮到三藥聯合正逐步成為治療的趨勢,在下文中我們將結合臨床經驗以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對三藥聯合在克服EGFR-TKI耐藥的作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大家提供一定的幫助。
1.三藥聯合相比于雙藥能提高療效
目前已經有多項關于三藥聯合用于EGFR-TKI耐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結果有陰性(Keynote789,Checkmate722)[2]也有陽性(Orient-31,ATTLAS,IMpower150等)[3],但是從大體上來看,陽性結果還是占大多數,這也是當前三藥聯合用于EGFR-TKI耐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出現呼聲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對于這些研究出現結果不一致的情況,盡管似乎針對的是同一類人群,區別很可能在于治療介入的時機以及入組人群的特征不同。此外,從間接療效比較來看,三藥聯合的療效都是最佳,比如有效率能夠從雙藥聯合的35%提高到三藥聯合的60%[4]。
2.三藥聯合的毒副反應比較重
不可否認,三藥聯合確實帶來了顯著的療效改善,但是三藥聯合的毒副反應相比于雙藥而言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增加了抗腫瘤血管形成治療之后出現了經典的毒副反應比如高血壓,蛋白尿,手足綜合癥等。
與此同時,由于治療模式增多,毒副反應也會存在疊加的可能,比如三種治療模式都可能會導致肝功能出現異常,這也給毒副反應的鑒別以及處理帶來了新的難度與挑戰。這也要求臨床醫生,在使用三藥聯合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密切關注治療期間潛在的毒副反應。
3.三藥聯合存在的問題
盡管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表明三藥聯合的毒副反應可控同時療效明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使用三藥聯合,三藥聯合的突出優勢很可能在于解決一部分特殊人群的治療問題,比如EGFR 21號外顯子L858R突變,腦轉移,PD-L1陽性(大于等于1%)等[5]。
另外,任何治療模式都有短板或者不足,即便是三藥聯合,治療人群目前還無法實現全覆蓋,比如PD-L1陰性的人群,T790M突變的人群。與此同時,三藥聯合目前只有PFS的數據,缺乏OS以及QOL的數據,隨訪時間比較短,三藥聯合也面臨著新藥的挑戰比如雙抗,ADC等。
最后,從實際的臨床應用角度,三藥聯合的方案顯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尤其是需要在確保療效的前提下想方設法降低治療的毒副反應。
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在EGFR-TKI耐藥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新靶點的檢出方面一直停滯不前,但是通過現有治療模式的排兵布陣以及在未來新的治療模式比如雙抗,ADC等的引領下,EGFR-TKI耐藥患者的治療正進入一個新的以多藥聯合為主的多元化時代,其治療也正變得越來越精準與個體化。盡管目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臨床用藥經驗的累積,這部分患者的療效改善還是非常有希望步入一個新的治療臺階,從而為更多更大的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參考文獻
1. Lu S, Wu L, Jian H, Chen Y, Wang Q, Fang J, et al. Sintilimab plus bevacizumab biosimilar IBI305 and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ho progressed on EGF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ORIENT-31): first interim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22;23(9):1167-79.
2. Mok T, Nakagawa K, Park K, Ohe Y, Girard N, Kim HR, et al.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ed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Disease Progression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inal Results of CheckMate 722.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42(11):1252-64.
3. Fang W, Zhao Y, Luo Y, Yang R, Huang Y, He Z, et al. Ivonesci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Varian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4;332(7):561-70.
4. Zhao Y, He Y, Wang W, Cai Q, Ge F, Chen Z,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for individuals with advanced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ho progressed on EGF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Oncology. 2024.
5. Park S, Kim TM, Han JY, Lee GW, Shim BY, Lee YG, et al. Phase III, Randomized Study of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 or ALK-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TTLAS, KCSG-LU19-04).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42(11):1241-51.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