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葉國正爹爹今年63歲,是湖北黃石人,性格樂觀開朗。一個月前,葉爹爹持續咳嗽,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占位性病變,即肺癌。由于有嚴重的基礎疾病,手術風險較大,當地醫生建議他到武漢找個大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于是,葉國正來到武漢某醫院胸部腫瘤病區就醫。接診的胡衛東主任決定為爹爹實施微創手術切除癌變組織。8日上午,葉爹爹被送入手術室。
看到胡衛東主任臉上的表情有些凝重,他知道自己的手術分量。于是,一躺上手術臺,他就拿出悄悄揣在口袋里的兩張捐獻證書,輕松地笑著對胡主任說:“您手術時不要有什么顧慮,大膽做就行了。我已經辦了遺體和器官捐獻,一旦有什么意外,只當是我為醫學實驗做了貢獻的。”胡衛東聽到這話,既驚訝又感動,這還是他頭一次遇到這樣的患者。他也笑笑說:“您放心,我們會盡全力的!”
原來葉爹爹平時非常關心時事,了解到很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都在等待合適的供體救命,他產生了捐獻遺體的念頭。4年前,他說服老伴和兒子,自己到紅會簽訂了遺體捐獻和器官捐獻的協議。此后,無論走到哪里,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他,會將捐獻卡隨身帶著,“因為上面有紅十字會電話,可以方便他人幫自己完成心愿”.
術中,胡衛東醫生覺得自己心無旁騖,心理壓力確實小了很多,思路也格外清晰,手術非常順利。昨天,胡衛東給葉爹爹查房后,為術后恢復良好的他開了出院小結。
葉爹爹笑呵呵地跟胡主任說:“現在蠻多人不信任醫生,反而把醫生搞緊張了。現在我讓你放開手腳做手術,效果不是更好嗎?”
信任才能解開死結
這邊,是一位信任醫生,將自己的生死全權交給醫生處理的葉爹爹。
而另一邊,湖南產婦因羊水栓塞而死在手術臺上,醫患雙方互相指責對方,不得不通過司法程序來解決矛盾。
這兩件事,在醫患關系的問題上,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葉爹爹以一種對生命舉重若輕的態度,對醫生救死扶傷最基本的信任,讓事情朝著更有希望的方向發展;而湖南產婦的家屬,卻被指責因不信任醫生,耽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而極少數在這類重癥中存活的病例,均是醫患之間彼此互信努力而創造的奇跡。
互不信任的結果,只會讓醫患關系朝著“死結”的方向惡性循環。而能解開這個結的,唯有信任。
醫生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做醫生的,本能地就想把病人治好,這樣才有職業自豪感。但如果病人時刻存疑,醫生也會因顧忌后果而心理壓力巨大,反而不利于手術。”
醫生和患者,本就只應團結在一起對付共同的敵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