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胃癌患者提供個性化化療方案,選擇何種化療藥物能夠取得更好的療效,一直是困擾腫瘤科醫生的難題。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在胃癌個體化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中心通過基因研究發現,胃癌腫瘤組織中一種特殊指標(學術名稱為BRCA1 mRNA)的表達水平,可以預測胃癌患者是否可從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療方案中獲益。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美國**癌癥研究院院刊上,該刊物為此項研究配發了編者按。
據介紹,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自2004年起在國內率先開展胃癌個體化治療的臨床轉化醫學研究。在博士生導師劉寶瑞和錢曉萍的帶領下,該中心魏嘉、王立峰、謝麗、鄒征云等博士先后針對胃癌常用化療藥物紫杉醇、鉑類療效相關基因進行了全面研究,闡明了諸多基因分子在胃癌個體化療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開展了“BRCA1 mRNA表達水平指導下進展期胃癌個體化療的隨機對照前瞻性研究”,該項目針對晚期胃癌患者,在其接受治療前檢測藥物敏感相關基因表達水平,選擇預計有效率高的化療藥物,設計最佳化療方案,從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改善腫瘤患者預后。
此次美國**癌癥研究院院刊刊載的該中心魏嘉博士撰寫的胃癌個體化療的最新成果,是通過對胃癌病人長期治療和隨訪,結合系列性基因標志的篩查,發現胃癌腫瘤組織中BRCA1 mRNA表達水平,可以預測胃癌患者是否可從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療方案中獲益。研究結果表明,BRCA1 mRNA高表達的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療生存時間為24.9個月,而BRCA1 mRNA低表達者僅為9.5個月。該發現首次為個體化治療在胃癌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