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工作中的治療沒那么簡單
2018-09-17 18:29
閱讀:3850
來源:愛愛醫
作者:王瑞香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護士的工作都是在做每一項護理治療執行醫囑時,將詢問病史,收集資料,教育指導,心理疏導等融合在治療處置中,這樣更能提高我們的護理技術水平,專業素質,更好的給予病人優質的整體護理,從而促進病人病情的康復,化解醫患矛盾。
在過去的護理工作中,或者說有些基層護理工作過程中,一些操作治療療處置僅僅只動手就可以了,護理人員能在穿刺技術上,重視穿刺技術,無菌技術,認真的查對制度等認真對待并不為錯,護理工作本應該如此,但就怕忽視很多細節,就是護理人員在治療處置的同時進行觀察和評估。因為我們的優質護理服務是要求護士貼近病人,做好專業觀察和評估,教育指導病人,督導病人康復訓練,心理護理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穿刺一針見血,穿刺時候病人不痛,或者一天要做多少霧化吸入,多少膀胱沖洗,多少灌腸等等,這些護理工作量不代表優質護理。
案例
患者,女,70歲,農民,有冠心病病史20年,3小時前無明顯誘因突感右下腹痛痛不止,右側腰部酸脹痛,患者村診所輸液止痛治療,效果不佳,急***診治。門診醫生經檢查后擬診,右輸尿管結石,醫囑體外碎石后收入院,護士接病人入病室,首先要簡單了解病情后,要宣教指導環境病人緊張情緒,講解住院環境,介紹病室情況,洗手間,開水房等,心理疏導安慰病人后,
評估病人病情,還要詳細問診,在衛生室用過什么藥用了多少液體,因為患者有心臟病病史,雖然醫生會更詳細,護理卻要在病人心理疏導后,再慢慢敘述的情況有可能比醫生問得的資料更細致的。然后收集資料反饋給醫生,再嚴格執行醫囑,這時根據該病特點應該多活動,可是患者老年病人,又心臟病病史不易多活動,所以護士不能只告訴病人多活動了,要和病人講解該病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護理方案,可以讓患者適當飲水,適當活動散步,可以用手自己**右下腹,可以輕輕振動右下腹,促進排石效果,這樣從評估病人病情,心理疏導,宣教指導,又讓病人有安全防護意識,不盲目過量飲水,不過多活動而增加心臟負擔。這樣多方面全方位的護理,不僅僅是單純的執行醫囑去完成各種護理操作。
圖片來源:123RF
每一位病人病情是動態的,不可以因為工作量大,護理人員不足為理由,而只顧著刻板的做治療和護理,必須在為病人治療同時,多巡視病房,多了解病情,動態的評估病人病情變化,盡最大努力達到優質的護理服務,每個護士都注意加強培訓指導,多學習,養成一個隨時觀察隨時詢問和評估的習慣,完成人本整體護理的規范,才能成為合格的護士,才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總之,現在護士的工作都是在做每一項護理治療執行醫囑時,將詢問病史,收集資料,教育指導,心理疏導等融合在治療處置中,這樣更能提高我們的護理技術水平,專業素質,更好的給予病人優質的整體護理,從而促進病人病情的康復,化解醫患矛盾,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