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一大類疾病,臨床上以慢性前列腺炎最為常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以20~50歲之間的青壯年男性為主,NIH已經將慢性前列腺炎與充血性心衰/心絞痛、Cohn病和糖尿病等并列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四種疾病之一。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原因還未完全明確,其可能的機制有:尿液返流理論、交感神經理論、病原體感染、膀胱功能異常、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反應、激素失衡以及遺傳等。單純從病原體感染角度而言,其所明確的致病微生物包括: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近年來,作者的最新實驗研究表明:納米菌也是導致前列腺炎的特殊病原體之一,尤其是對DI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息息相關,其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對其病理生理改變還在進一步深入研究之中。
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
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臨床表現,如尿頻、尿急、尿痛,排尿等待,尿道外口滴白,會陰部、下腹部、陰囊處隱痛或脹痛不適,性功能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焦慮、失眠等。②前列腺液檢查(EPS),是最簡單的判斷方式之一,但是只對細菌性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指導意義。③特殊病原體檢查及細菌培養,特殊的非細菌類病原體如支原體或衣原體可通過PCR技術進行檢測,還可以進行細菌培養,確定細菌類型。④免疫學檢查,如不同類型前列腺炎中IgA和IgG升高水平和持續時間不同。⑤有嚴重的尿路癥狀(LUTS)的可選擇做尿流動力學檢查,超聲或膀胱尿道鏡檢查對慢性前列腺炎診斷價值很有限。還有些特殊檢查,如前列腺組織活檢,CT、MRI及心理學檢查等因為操作不便或費用較高,臨床上很少使用。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