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兒童大腦存在“低效工作”狀態,這有可能是導致疲勞感強的原因之一。新成果有助于研究此類疾病的發病機制并開發有效療法。
慢性疲勞綜合征也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會影響身體多個器官及免疫系統,病因尚不明確。其主要癥狀表現為情緒低落、記憶力衰退、頭暈頭痛、肢體乏力等。癥狀會反復發作,持續6個月以上,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消除。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大阪市立大學等機構同行合作,讓13名健康兒童和15名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兒童閱讀同一篇日語文章,要求他們判斷其中的單詞是否有元音并理解故事的內容,以促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然后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
結果發現,健康的兒童在閱讀時,主要是負責處理語言的額葉左側發揮作用,但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兒童不僅額葉左側在工作,其額葉右側等部分也非常活躍。
研究小組認為,這顯示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腦活動處于非常低效的狀態,多余的神經活動可能成為一種負擔,導致疲勞感增強。研究人員下一步將據此研究消除這種多余腦活動的手段,探索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有效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