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耆講病例故事 確實是心肌梗死嗎?
2015-08-17 16:15
閱讀:1666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全科醫學周刊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診斷”這個看似尋常的詞,并非我們尋常所見那么簡單。令人信服的診斷必須包括客觀真實的病史采集,細致入微的查體,全面準確的輔助檢查,思路清晰符合邏輯的因果推理四個部分。
有天上午我出門診,患者較多。約十點鐘進來一個婦女,說她丈夫是急性心肌梗死,昨天就來過,由別的醫生看過,今天想預約我的門診,沒掛上號,想求我給加個號。
患者是用輪椅推進來的,男性65歲,中央某部干部。一周前因腹部不適到某三甲醫院急診。醫生給做了心電圖,Ⅲ導聯有Q波,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隨即開了9種藥,囑立即回醫保醫院住院治療。
次日,患者來我院心內科門診,查血清酶,正常,未收住院,建議繼續休息、服藥。家屬心里不踏實,故來求我診治。
查體:患者身高1.74m,體重90kg,一般情況平穩,血壓150/90mmHg;心律72次/分,律齊,無雜音;肺部查體未見異常,腹壁厚,肝脾未觸及,上腹部深壓時有輕度疼痛不適。患者帶來的心電圖示Ⅲ導聯呈Qr型,Ⅱ、aVF導聯無Q波,各導聯無ST段改變,T波低平。據此不能診斷為心肌梗死,囑患者做心電向量圖。
不一會兒,家屬回來說,做心電向量圖的技術員不在,問明天做是否可以。我即帶患者再去做一次心電圖,所見與外院結果相同。囑患者深吸氣再記錄,Ⅲ導聯的Q波即消失,呈qr型,初步排除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家屬問:“還需要做心電向量圖嗎?”我說:“最好做一下。”家屬問要多少錢。我說:“不清楚,但是和一些先進檢查相比,一點也不貴。”
我下班前,患者做完了心電向量圖,結果正常。大家都很高興。患者拿著一大兜藥興奮地問:“這些藥是否都不必吃啦?”我告訴他,有些藥還是可以用的,例如阿司匹林、調脂藥等,還得考慮用降壓藥;需要進一步檢查血糖、血脂,注意通過適當運動、節食,減輕體重。
體會
①對于這樣1例肥胖、血壓高的老年男性患者,醫生警惕其有無冠心病,讓患者做心電圖,是很自然的。發現Ⅲ導聯的Q波,懷疑心肌梗死也可以理解。但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就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給一大堆藥,似乎不太妥當。而我院心電圖技術員能及時記錄深吸氣心電圖,說明考慮較周到。
②單純的Ⅲ導聯有Q波,而Ⅱ、aVF導聯無相應的改變,不能確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深吸氣再記錄,Ⅲ導聯的Q波即消失,表明原有Q波可能與心臟呈橫位有關。深吸氣致心臟位置下移,仍顯示為半橫位,證明屬于心電位問題。
③心電向量圖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應用歷史,不是一種新事物。原理上較心電圖表達各種波形更有優勢,是二維空間對一維空間的原版展開。通過額面、水平面、右側面的綜合分析,形成立體向量環,使之看問題的角度更多一些、全面些,觀察更細一些、客觀些。在這種情況下,心電向量圖檢查不失為簡單有效的鑒別手段。可惜現在已不大受重視,有的醫院已不再使用,這不大應該。
④這個患者雖然目前沒有心肌梗死,但是確實存在多種危險因素。醫生宣告診斷結論時,不宜讓他感到“萬事大吉”,應該趁患者高興時針對他存在的問題,著重宣講讓其適當運動、節食,減輕體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
“診斷”這個看似尋常的詞,并非我們尋常所見那么簡單。令人信服的診斷必須包括客觀真實的病史采集,細致入微的查體,全面準確的輔助檢查,思路清晰符合邏輯的因果推理四個部分。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