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在《Pediatrics》期刊上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個人是其他人患上胃腸道(GI)癥狀的四倍。
“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在ASD人群中進行常規醫療篩查時,提高對胃腸道癥狀進行評估需要的意識,尤其是兒童表現出原因不明的行為改變,” William G.Sharp教授(Emory大學醫學院)說。“另外,如果存在值得懷疑的潛在問題,我們建議醫生對胃腸病學家提及的評估和治療采用一種較低的閾值。”
雖然胃腸道功能障礙和進食問題在ASD中很常見,但是研究人員認為某些早期報告在定義和描述這些問題上缺乏嚴謹性。
Sharp和同事們試圖通過開展一項薈萃分析來闡明這些問題,該項分析涉及在2250例ASD患者中處理GI癥狀的15篇文章。該項研究使用了護理者報告(73%)或者病歷討論(27%)。總體而言,ASD兒童中胃腸道癥狀的患病率是沒有ASD兒童的4.42倍。
與正常發育的兒童相比,ASD兒童出現腹瀉的患病率達3.63倍,便秘的發病率為3.86倍,同時腹痛的發病率達2.45倍。
“我們系統性搜索了以證據為基礎側重于ASD中胃腸道癥狀的研究,在32年間只獲得了15項已發表的研究,”Sharp教授說。“這突出表明需要關于胃腸道癥狀的研究,最理想的情況在這類人群中考慮了進食問題的高患病率和相關的行為學問題(例如,如廁問題)。”
“ASD兒童是眾所周知會出現進食問題的高發人群,”Sharp教授說。“這些問題通常涉及對油脂,零食和加工食品的強烈喜愛,同時排斥水果和食物。這種食物選擇模式可能會導致或者惡化胃腸道癥狀,比如腹痛或者便秘。”
“我們建議,將關于進食行為和營養攝入的問題列入常規醫療篩查的一部分,”Sharp教授補充說。“如果仍存在擔憂,家庭應該將評估和治療轉介至一個擅長管理ASD進食問題的多學科小組。”
Sue X.Ming教授(Rutgers大學NewJersey醫學院)表示,“胃腸道疾病可能是ASD眾多癥狀或者并發癥的發病機制謎題的很大一部分,在自閉癥研究中值得特別注意。”
“胃腸道癥狀,腹瀉或者便秘可能導致在某些患者中人體所需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以及腸道菌群失衡會可能引致系統性營養障礙,從而會導致細胞功能紊亂,”Ming教授解釋。
考慮到伴隨著ASD的溝通/感官問題,“更多的時間應該分配給詢問病史和治療方案/途徑的討論/計劃,”Manya Angley教授(South Australia大學)表示到。“給予益生元會帶來潛在的獲益,他們有利于胃腸道菌群的分布并且不會產生損害。”
“改善胃腸道癥狀,可以提高ASD患者的行為和生活質量,”Angley教授說。“胃腸道問題在病因方面發揮作用還是ASD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