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不斷深化醫改推動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醫藥衛生體制》的文章。
文章指出,要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基本藥物制度建設,以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這些改革事關全局,是整個醫改的重點難點,也是改革攻堅的主要方向,必須集中力量抓緊抓好。”
目前,新醫改近三年的階段性改革已經接近尾聲,但改革取得的成效并不盡如人意。基本藥物制度盡管已經實現了基層覆蓋,但其招標采購環節上存在問題不僅廣為詬病,而且引發了醫藥行業一系列扭曲的現象。而公立醫院的改革則進展遲緩,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記者獲悉,正在起草制定當中的“十二五”醫改專項規劃,將應把這些問題作為重點。
重構藥品流通體制
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是國務院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當中確定五項重點任務之一。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對兩家生產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生產企業做出了嚴厲的處罰,理由是兩家企業壟斷了該種藥品在國內的消瘦。而同時有行業人士指出,因招標價格過低導致其它生產企業退出,也是形成壟斷格局的重要因素。
因招標價格過低而致藥企停產的狀況已屢見不鮮,而這種價格的扭曲不僅表現在藥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而且也出現了中標價格過高而造成藥價虛高的問題。導致這種藥品價格扭曲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被認為是行政手段不適當的干預了藥品定價的市場機制。
由于這種行政干預,而產生了“以省為單位藥品集中采購所具有的壟斷性采購屬性。”一位參與國家醫改政策設計的專家指出,“對于不斷深化的藥品流通體制改革,這是一個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今年6月份,國家醫改專家咨詢委成立,作為“十二五”醫改專項規劃的咨詢智囊。據記者了解,在國務院當時印發給咨詢專家的關于醫改重點難點問題研究的指導性文件當中,明確提到“重構藥品流通體制”。
目前,“十二五”醫改專項規劃的起草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進入11月以來,國務院醫改辦連續舉行兩次會議,討論并聽取有關規劃的研究和起草情況。
據記者了解,在會議舉行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還親自帶隊到南開大學聽取關于“重構我國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專項課題研究的匯報。
構建多元辦醫格局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目前,公立醫院床位數占全國醫院床位總數的89%,門診診療人次數、出院人數均占總數的92%。公立醫院的改革是否成功,將直接關系到“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能否解決。
安徽省衛生廳副廳長徐恒秋不久前曾撰文指出,主要包括**管辦不分造成的醫院地位不明確、現行按項目付費無法抑制醫療費用、藥品和耗材支出比例過高,以及醫保沒有在控費和規范醫療行為上發揮作用等。
在這其中,管辦不分則是公立醫院改革的癥結所在。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就管辦分開的模式進行了探索。但除成都以外,大多數地方的管辦分開仍屬于在衛生行政部門內部進行,甚至是由衛生局長直接兼任醫管局長。
由于衛生行政部門既是監督管理部門,同時又是公立醫院的“所有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醫療市場向民營資本的開放程度。
北大**管理學院教授顧昕指出,衛生行政部門對于直屬醫院有意無意地加以偏袒,和公立醫療機構為了維護其壟斷地位借助其上級**部門的力量,竭力阻遏其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對手,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
**在文章中特別提到“抓緊清理和修訂相關規章辦法,消除政策障礙,實行同等待遇,加快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外在推力。同時,建立良性競爭機制,搞好醫療市場監管,保障多元辦醫健康發展。”
“考慮到近一段時間以來的背景,這一提法還是相當讓人期待,”前述醫改專家提到,在近期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總理指出,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就不要設定行政審批。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