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安徽基層醫改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也是全國基層醫改政策體系較全、實施效果較好的省份。2011年,安徽省已率先出臺了“鞏固完善30條政策”,對基層醫改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明確和調整,此次為什么又出臺新的《意見》呢?
張韶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任務啟動以來,在安徽省委、省**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安徽各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特別是基層醫改中,安徽探索了一條通過推進綜合改革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成功路子,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起了新的體制機制,得到了**同志和國家相關部委的肯定。2011年,為了鞏固醫改成果,安徽印發皖政辦[2011]61號文件,出臺了“鞏固完善30條政策”,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和明確,確保了新體制機制的順利運行。但通過督查、調研,我們也發現少數地區在執行61號文件過程中對政策理解不一致、部分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效機制的建立。今年5月,**副總理視察安徽,要求安徽省“繼續做好醫改排頭兵”。對此,省委、省**高度重視,在省醫改領導小組負責同志主持下,經過深入調研、充分征求基層意見和建議,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運行機制的意見》。《意見》圍繞著構建“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長效機制,對事關調動基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等政策作了進一步明確。《意見》將促進安徽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
記者:《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核心目標是什么?
張韶春:《意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補償、績效考核、村醫保障政策、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組織領導6個部分提出了18條政策,主要內容分別是:進一步落實運行補償政策,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健康運行;進一步加強績效考核,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完善村醫保障政策,筑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進一步強化基本藥物采購、配送和使用監管,促進基層合理用藥;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意見》的核心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成果,保障人民群眾更廣泛持久地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
記者:此次印發的《意見》在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運行,構建“維護公益性”的長效機制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張韶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大量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地位十分重要,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運行既是改革的前提,也是改革成功的標志之一。2011年,鞏固完善基層醫改“30條”政策明確提出“核定基本支出,納入預算管理”,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支出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核定后納入年度預算,這一政策從根本上保障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轉,奠定了維護公益性的基礎。
為了實現保運轉之后的促發展,《意見》進一步明確,**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縣財政根據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從制度層面保障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運行,真正建立起了維護公益性的長效機制。
記者:我們知道,安徽省基層醫改一直十分重視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皖政[2010]66號、“鞏固完善30條政策”都對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進行了規定,此次出臺的《意見》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方面有哪些創新和突破?
張韶春:再好的醫改政策都要通過醫務人員這個重要環節,群眾才能享受到改革成果。如果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會直接影響改革成效,也無法建立長效機制。安徽省基層醫改后,少數地區確實存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骨干醫務人員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鞏固完善30條政策”中也就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行了明確。從近兩年政策執行情況看,我們認為還應進一步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效率。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兩級績效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通過增加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量、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等,增加醫療機構收入。《意見》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比例中獎勵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比重一般不低于60%。進一步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占比有利于合理拉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收入差距,解決骨干醫務人員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記者:《意見》對村醫的補助政策進行了調整,調整后村醫的收入有哪些渠道?
張韶春:在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村醫最貼近、最熟悉群眾,群眾到村衛生室就醫最方便、最快捷,我們常常將村醫形象地稱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的“網底”。穩定村醫隊伍、筑牢服務“網底”才能確保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穩定。
基層醫改以來,安徽省一直十分重視村衛生室和村醫隊伍建設。“鞏固完善30條政策”中對村醫的補償、準入、退出、養老等方面政策進行了明確,《意見》延續和完善了這些政策,并對村醫補償標準做了進一步提高。調整后,村醫收入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自2013年起,按40%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12元)和行政村常住人口數補助村衛生室,對村醫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補償;二是藥品“零差率”補償,省財政對村衛生室實行按農業戶籍人口每人每年補助5元,各市、縣(市、區)可增加補助;三是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其中個人支付1元,醫保報銷部分5元,醫保按戶籍人口人均1.5-2次進行總額控制。按照每名村醫服務1000人口、服務人員年均診療1.5次計算,村醫實際收入可達到2.6萬元左右,村醫收入有較大幅度提高。
記者:村醫的這些補助如何保證及時發放到他們手中呢?
張韶春:為了確保村醫的補助能夠及時、足額發放到村醫手中,《意見》對經費撥付辦法進行了規范,由縣(市、區)財政、衛計委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名下為每個村衛生室開設賬戶,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藥品零差率補助、村衛生室運行補助經費及一般診療費醫保付費都打卡發放到各村衛生室賬戶,由村衛生室負責人根據村醫實際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分配。
《意見》目標明確,縣級財政按每年不低于3600元的標準補助村衛生室,用于支付日常運行發生的水電費、網絡使用費等公用支出,村衛生室用水、用電執行當地居民用水、用電價格,進一步降低村衛生室運行成本。
記者:我們注意到,《意見》首次提出了鼓勵“院辦院管”村衛生室,積極探索縣級醫院將鄉鎮衛生院納入一體化管理,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張韶春:鼓勵“院辦院管”和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是《意見》的重要探索之一。
促進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是提高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村衛生室由鄉鎮衛生院“院辦院管”,有利于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分工協作,探索將鄉鎮衛生院納入縣級醫院一體化管理,有利于實現縣內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加快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醫療的醫療服務模式,逐步解緩“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記者:從您介紹的情況看,《意見》的確是個好政策,那么如何保證這個好政策落實到位呢?
張韶春:為了保證政策落到實處,《意見》明確規定:一是要求各地加強領導,明確責任,2013年底前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二是要求相關單位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通報改革進展情況,確保任務落實;三是要求加強宣傳引導,同時為了方便聽取基層和群眾意見,解答政策疑問,省醫改領導小組在省衛生廳設立醫改服務熱線(12320)為廣大群眾解疑答惑,也歡迎廣大群眾通過服務熱線表達意見和建議、舉報醫改中不良行為,參與到安徽省的基層醫改中來。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