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例解析:
一、圖例資料:
患者男性,61歲。以心前區不適一天前來就診。BP:120/70mmHg。
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律;頻發交界性早搏,部分伴差傳;短陣加速的交界性自主心律;左心室高電壓;ST段改變
二、知識點:
圖例中可見藍色箭頭標注處為逆行P波(),P’R間期0.10s,考慮為交界性;藍色方框標注處為交界性早搏伴室內差異性傳導;圖中還可見連續3個交界性早搏出現,頻率114-120bpm,考慮短陣加速的交界性自主心律(非陣發**界性心動過速);
心電圖表現;
1、提前出現的QRS波群,形態與竇性相似。
2、QRS波群前后可有或無逆行P’波,則出現在QRS波群之前者P’R間期<120mS,出現在QRS波群之后者RP’間期<200mS。
3、交界性早搏代償的情況有4種:
⑴不完全代償,當交界性早搏伴有逆行P’波時,逆傳到心房的交界性激動侵入竇房結引起竇性節律重整,表現為不完全代償。
⑵交界性早搏不伴有逆行P’波或雖有逆行P’波而未發生節律重整表現為完全代償。
⑶超完全代償,聯律間期+早搏后間期大于兩個正常心動周期;當交界性早搏的逆行P’波出現較遲或伴有RP’時間延長時,逆行到竇房連接處的激動遇到干擾不能侵入竇房結,或同時伴有竇性抑制可表現為完全或超完全代償。
⑷無代償,插入**界性早搏時,PP間期恰好等于一個正常的竇性PP間期,表現為無代償。
三、鑒別診斷
房**界性早搏應與房性早搏鑒別,兩者都表現為逆行P’波時鑒別困難,一般交界性早搏的P’R間期<120mS,而房性早搏的P’R間期>120mS。
四、臨床意義:
交界性早搏較房性早搏與室性早搏少見,同房性早搏統稱為室上性早搏。單純交界性早搏無血液動力學改變,可見于正常人或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要與臨床相結合分析。精神因素、勞累、飲用**、酒精及中樞**,均可引發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發作時患者多無明顯癥狀,當頻繁出現時,少部分患者可有心悸表現。
參考文獻:
1、盧喜烈主編.心電學技術規范化培訓綱要[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12
2、馬景林,馬曉文主編.實用臨床心電圖診斷手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07.
3、(美)卡塔蘭(JosephT.Catalano)著;王紅宇等譯.心電圖分析指南[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03.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