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無成熟的卵巢癌早期診斷方法,且卵巢癌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故確診時約70%已屬晚期。盡管近年來在卵巢癌的治療方面,尤其手術、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方面有許多進展,但即使是臨床已達到完全緩解的病人仍有70%最終將復發。然而對復發性卵巢癌目前尚未確立最佳的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對復發性卵巢癌的意義尚不明確,二線化療有效率低。復發性卵巢癌的治療仍是婦科腫瘤醫師面臨的嚴峻挑戰。本文擬試論復發性卵巢癌的治療策略,以引起更深入的討論和研究。
一、 復發性卵巢癌的診斷:
復發性卵巢癌一般是指卵巢癌經初次治療后達到完全緩解,停用化療6個月
以上再次發現病灶的患者。復發可以發生在初次治療緩解以后的任何時間, 以2-3年最為常見。病人可以再次出現腹脹和腹部不適等癥狀,常伴有不等量的腹水。病情嚴重的復發患者也可根據復發的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癥狀,如侵犯膀胱出現血尿;侵犯直腸出現便血;侵犯輸尿管出現腎盂積水等。復發病灶廣泛而嚴重時可直接以腸梗阻而就診。婦科三合診??砂l現盆腔,特別是發生于陰道斷端上方的復發病灶;血清CA125等腫瘤標記物可進行性升高;影像學檢查??砂l現肝、脾、腎、腎上腺、肺、縱隔、和腹膜、淋巴結等部位的復發病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復發初期并無任何癥狀和影像學改變,但已出現血清標記物的升高。對這部分患者,應每個月復查一次標記物,如連續三次均進行性地成倍增高,方可以考慮復發,并選擇合適的影像學方法以進一步明確診斷。過早采用影像學檢查有可能不僅無助于發現復發病灶,還會增加病人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負擔。僅有標記物的升高通常不是治療開始的指征,一般認為發現病灶后再開始治療為宜。
影像學方法中,以B超,特別是彩色B超為首選,因其無創而價廉,且絕大多數卵巢癌復發病灶仍位于盆、腹腔。必要時可根據估計最有可能存在復發病灶的部位選擇合適的其他影像學方法。CT對發生于肝、脾、腹膜、肺等部位的病灶敏感;而MRI診斷盆腔軟組織的復發較CT敏感;ECT和PET/CT由于結合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雙重作用,對確定復發病灶個數和部位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特別是PET/CT診斷率和陽性預測值均可達90%以上,是目前最準確的定位診斷方法。但儀器尚不普及、價錢昂貴是其缺陷。
二、復發性卵巢癌的手術治療:
目前對復發性卵巢癌的標準治療仍無明確規范,尤其是手術的作用尚存在爭議。出于倫理學的考慮,這方面的臨床設計很難作到隨機,影響了臨床研究的開展。雖然近年已有多篇文獻報道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復發性卵巢上皮癌患者,但對其作用仍無統一結論。隨著這方面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學者持積極、肯定的態度。認為復發性卵巢癌的二次手術:1)手術死亡率與初次手術相同;2)手術時間、輸血量、及住院時間尚合理;3)術后病率24%~63%,術后腸梗阻和發熱是最常見的合并癥,但通常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4)術后病率常與腫物未切凈相關,提示大量切除腫瘤不增加手術合并癥的危險;5)病人如挑選合適,可以耐受,且與初次手術的術后合并癥在發生率和性質上相似。而否定的結論主要產生于復發癌本身預后較差,手術的操作技術較難、以及缺少有效的二線化療藥物。
根據文獻報道和筆者的經驗,二次手術治療復發性卵巢癌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取決于能否作到術后無肉眼殘留,因此正確的篩選合適的病人至關重要。篩選病人時應綜合考慮初次手術時殘余癌的大小、既往化療情況、臨床緩解至復發的時間間隔、腫瘤復發部位、腫瘤組織學分級、術后有無敏感化療藥物可繼續化療,以及全身一般情況,和復發所致癥狀對病人的影響等因素。符合以下標準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1)患者年齡≤75歲;2)初次治療后緩解期≥6個月的患者; 3)孤立的可切除病灶,可以作到滿意切除,最好無肉眼殘留;4)無不可切除的腹腔外或肝轉移病灶;5)無腸梗阻(為解除腸梗阻而進行的姑息性手術不屬于治療復發的手術范疇); 6)無臨床手術禁忌癥;6)Karnofsky評分≥60;7)患者同意且個人經濟上允許在手術恢復后應用化療或放射治療。
Eisenkop 等報道,對106名復發患者進行了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的前瞻性研究。該研究在患者的臨床選擇標準如平均年齡,平均復發時間,先前化療的療程,GOG評分,腹腔內腫瘤的大小和病灶的位置等與其他研究均相近。而較好的手術效果與手術的徹底切除率高達82.1%有關。作者應用單因素分析,認為與能否達到徹底的腫瘤細胞減滅術相關的因素有:以前二次探查術的結果、GOG評分、術前應用新輔助化療、有無復發癥狀、復發的體征、最大復發腫瘤灶的部位、轉移癌灶的數量、和最大轉移灶的大小等。而患者年齡、復發時間、初次應用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的類型、CA125水平、影像學陽性發現、在無體檢和影像學陽性發現時CA125水平增高、腫瘤分級、組織學類型、和進行初次手術的醫師是否接受特殊培訓不影響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的結果。經多因素分析,術前應用新輔助化療、GOG評分(或Karnofsky評分)和最大的復發腫瘤灶的大小是影響腫瘤細胞減滅術結果的獨立因素。腹腔內最大轉移癌灶的大小最可能反應全部腫瘤的體積,因此反映了手術的難度并影響手術的徹底性。GOG評分反映了全身腫瘤負荷和患者耐受大手術的能力。而二次手術前應用新輔助化療的患者多對化療耐藥、在術前腫瘤有時間增長,且組織解剖界面不清,使手術難度增大。但轉移灶直徑>10cm,GOG評分較低,及手術前接受解救性化療的患者中,有>40%的手術達到徹底的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因此作者認為明確規定哪些患者不能進行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是比較困難的。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