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哮喘的評估
首先要認識重度、危重哮喘,根據哮喘防止指南,對哮喘急性發作重度及危重的分級見表。
此外,伍德(Wood)等于1972年曾提出了急性哮喘臨床嚴重度的評分,針對呼吸頻率、氧合情況、輔助呼吸、講話情況及肺部聽診等進行評分。評分達到5分,提示即將發生呼吸衰竭,7分及以上,說明已發生呼吸衰竭。但這一評分不能對疾病的轉歸進行預測或分析。
重度、危重哮喘急性發作的治療與評估密不可分。治療過程中及時正確的病情評估將指導下一步治療,有利于疾病轉歸。
重癥哮喘的治療
一般治療 予心電、呼吸、血壓及經皮氧飽和度監護,注意氨茶堿等的血藥濃度,水、電解質平衡及血氣分析。未行氣管插管的患兒,要慎用、禁用鎮靜劑。若有感染證據,盡早使用抗感染治療。
多數哮喘患兒喘息嚴重,經呼吸道失水嚴重,存在脫水,應補充液體并維持等滲狀態減輕氣道分泌物黏稠度。氧療,以維持經皮血氧飽和度為92%——95%.防止痰栓形成,拍背吸痰。 藥物治療 解除支氣管痙攣:常用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抗膽堿能藥物霧化吸入治療;氨茶堿與β2受體激動劑有協同作用,但個體差異大,故應用時應加強監護,同時需要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毒性;可靜脈應用硫酸鎂,但其使用普及率低。
減少痰栓形成:祛痰藥物
抑制氣道炎癥反應:大劑量霧化吸入布**混懸液,同時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首選快速短效類(如甲潑尼龍)。
機械通氣治療 根據指南建議,兒童哮喘危重狀態經氧療、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等治療后病情繼續惡化者,應根據病情及臨床表現及時予輔助機械通氣治療。機械通氣治療要盡早。
對于進行性加重、有氣管插管可能的哮喘患兒,可選擇無創正壓通氣,減少呼吸功,溫濕化氣道,維護心肺功能。現有的前瞻性研究顯示,PaCO2正常或存在高碳酸血癥的哮喘患者,短時間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可顯著緩解呼吸窘迫癥狀。但在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時,仍須警惕是否需要氣管插管。須注意的是,插管可進一步加劇氣管痙攣,正壓通氣可顯著增加氣壓傷和循環抑制的風險。
在機械通氣治療后,應用快速、相對短效的鎮靜藥物(如**),并可選用非去極化肌松劑(如維庫溴銨)。
診治、評估流程 哮喘治療時應注意結合患兒病情的評估,臨床變化的觀察,合理應用相應措施并采用正確的順序。
針對重度、危重患兒,部分學者也制定出更為細化的診治、評估流程,具體先后順序如下:① 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布**霧化,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 ② 沙丁胺醇持續霧化治療;③ 靜脈應用硫酸鎂;④ 氦氧混合氣吸入;⑤ 靜脈應用特布他林;⑥ 靜脈應用氨茶堿;⑦ 無創正壓通氣;⑧ 靜脈應用**鎮靜;⑨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
病歷摘要
現病史
患兒男,5歲11個月,主因“咳嗽3天,喘息1天”入院。
入院前3天,患兒于夜間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呈陣發性,干咳為主,伴發熱(體溫未測),無喘息。自服中成藥物后體溫正常,但仍陣發性干咳。
入院前1天,患兒出現喘息,平靜時仍有憋氣,說話不能成句,不能平臥,當地醫院予支氣管擴張劑霧化,**靜點。患兒癥狀無緩解,為進一步治療來北京兒童醫院就診。
個人史及家族史
2年前曾出現喘息1次,具體不詳,無重癥肺炎、麻疹、百日咳病史,濕疹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
無哮喘及特應性體質家族史。
體格檢查
體溫 37.5℃,呼吸 60次/分,脈搏 160次/分,血壓 120/80 mmHg,經皮血氧飽和度 85%,體重 16 kg,營養發育正常,神志清楚,煩躁,精神反應弱。急性面容,大汗淋漓,呼吸促,鼻扇及三凹征(+),口周發紺,聳肩呼吸。
左上臂可見卡介苗疤痕1枚。咽充血明顯,雙側扁桃體無腫大。氣管居中,胸廓對稱,雙側呼吸運動一致,呼氣相延長,雙肺呼吸音粗,滿布哮鳴音。心音有力,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肝肋下2 cm,四肢、神經系統查體未見異常,無杵狀指趾。
入院后輔助檢查
(面罩4 L/min吸氧下)血氣:pH 7.298,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 56.9 mmHg,動脈氧分壓(PaO2) 65.3 mmHg,碳酸氫根(HCO3-) 24.3 mmol/L,剩余堿(BE) 1.2 mmol/L.
肝功、腎功、心肌酶正常。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胸片:兩肺紋理增多、模糊,左肺內帶可見斑片狀陰影,心影不大。
診斷
(1) 哮喘急性發作(危重度);(2)哮喘持續狀態;(3)支氣管肺炎;(4)Ⅱ型呼吸衰竭。
診療經過
患兒于外院經止喘霧化治療及靜脈糖皮質激素初始治療后,喘息、憋氣無緩解。
入院后即刻予氧療,并予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布**霧化吸入擴張支氣管、減輕氣道炎癥反應;甲潑尼龍2 mg/kg,每6小時1次靜點,抑制炎癥反應;氨溴索靜點祛痰,以及抗感染治療。但患兒仍喘息明顯,呼吸費力,煩躁,大汗,滿肺哮鳴音,積極予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條件為:吸氣氧濃度(FiO2) 40%,呼氣末正壓(PEEP) 5 cmH2O,流量8 L/min]支持治療。
入院后1小時,患兒病情進展,出現點頭呼吸,雙肺呼吸音減低,經皮氧飽和度波動于88%——90%,上調FiO2至50%,予負荷量氨茶堿6 mg/kg(30 min內靜點),并以0.8 mg/(kg·h)持續靜點解痙平喘,轉入重癥監護病房進一步治療。
入院后3小時,復查血氣:pH 7.343,PaCO2 52.1 mmHg,PaO2 98 mmHg,BE 3 mmol/L,HCO3- 28.3 mmol/L,患兒仍煩躁不安,予**每分鐘2 μg/kg持續靜點鎮靜。
入院后7小時,患兒癥狀無緩解,經皮氧飽和度88%——93%.復查血氣:pH 7.289,PaCO2 67.8 mmHg,PaO2 66 mmHg,HCO3- 32.5 mmol/L,BE 6 mmol/L.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壓力調節容量控制(PRVC)模式:潮氣量(VT) 120 ml,呼吸頻率(f) 30 bpm,吸呼比(I:E) 1:2,FiO2 50%.上調**劑量至每分鐘4 μg/kg,并予維庫溴銨每分鐘1 μg/kg持續靜點鎮靜、肌松。
入院后第3天,患兒氧合正常,逐漸下調FiO2至35%,但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效果欠佳,吸氣峰壓(PIP)降低不顯著,呼吸道分泌物黏稠、量多,吸痰離氧耐受差,監測血二氧化碳水平無明顯下降,復查胸片提示縱隔積氣、右頸部軟組織內積氣,進一步行電子支氣管鏡灌洗小痰栓。患兒心律仍波動于160——170次/分,查體肝肋下4 cm,考慮存在心力衰竭,予強心治療。
入院后第4天,患兒癥狀明顯好轉,氣道阻力正常,PaCO2恢復正常,停用氨茶堿、鎮靜藥及肌松劑,拔除氣管插管、撤離呼吸機,予CPAP(條件為:FiO2 40%,PEEP 3 cmH2O,流量 8 L/min)呼吸支持治療。
入院后第5天,患兒無喘息、呼吸費力,心律90——95次/分,呼吸18——20次/分,經皮氧飽和度98%,停用強心治療及CPAP,予鼻導管吸氧。
入院后第12天,患兒病情平穩,完善支氣管舒張試驗,符合支氣管哮喘表現,好轉出院,出院后繼續予哮喘的長期控制治療,定期復查。
總之,重度、危重哮喘急性發作的病情評估在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要選擇適宜的機械通氣治療時機,及時不拖沓是成功治療的重要環節。治療過程中警惕并發癥的出現,可有效改善預后。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