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病理組織標本前處理最佳臨床實踐操作培訓班成功舉辦
近年來,隨著腫瘤發病率的增加,臨床對病理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流程質量控制是高質量病理診斷的重要保證。作為病理操作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在組織前處理中,保持標準化、穩定的病理標本及切片質量十分重要,這將直接影響切片的制作、染色及診斷。因此,規范化的臨床實踐操作培訓有助于提升實驗室效率,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性以及確保患者安全,同時,對減輕由重復染色等原因造成的實驗室重復工作負擔也大有裨益。
日前,由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病理技術學組、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病理醫學部病理科承辦、羅氏診斷中國組織診斷部協辦的“第一屆全國病理組織標本前處理最佳臨床實踐操作培訓班”在廣州舉行。此次培訓匯集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全國19家醫院55名科室主管或技術組長,通過理論講座與操作演示實踐相結合,并為通過考核的學員頒發由中國抗癌學會病理委員會認證的培訓證書。
美國國家病理組織技術協會(NSH)繼續教育委員會主席Traci D. DeGeer及廣東省人民醫院病理科羅東蘭主任全面講解了組織樣本前處理的標準流程,并對樣本離體后操作、組織預處理及固定、取材與脫水、包理、切片及染色等環節進行了細致化的操作指導。參會學員就現行具體情況積極討論交流,強調“標準流程,規范操作”對提高病理診斷準確性、確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意義,希望國內學會牽頭把標準化操作落實為指南,加強醫院與科室的重視,規范病理檢驗工作者的操作。
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病理技術學組孫保存主任指出:“借由本屆病理培訓項目,我們希望與各位病理同行一起,為中國病理組織標本處理建立通用的行業標準,切實保證各項病理技術的質量,提高穏定性與可重復性。最終,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專業培訓梯隊,聚集可定期更新與升級操作標準的專家交流平臺與資源,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