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狀癌(PTC)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類型,10 年生存率較高為 80%-90%.但是還有一小部分的**狀癌患者發生局部復發或者遠處轉移,最終導致死亡。確定發生這些不利后果的高危因素將能增加積極治療及隨訪的機會。現今 BRAF V600E 基因突變與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BRAF V600E 基因突變及已制定的危險評分系統對預后生存率的影響都還尚未明確。
來自瑞士 Kantonsspital St. Gallen 頭頸外科的 Niederer-Wüst SM 醫學博士等人進行了研究,最終表明臨床分期系統是預后危險分層更佳的手段。文章最近發表在 surgery 雜志上。
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從 1990 年到 2011 年來自同一家機構 147 個 PTC 直徑大于 1cm 的連續病例。臨床風險評分使用 MACIS 評分系統(M 轉移,A 年齡,C 切除的完整性,I 局部浸潤,S 大小),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評分系統(EORTC),國際抗癌聯盟腫瘤、淋巴結、轉移的分期系統(UICC TNM)。使用聚合酶鏈反應及桑格測序檢測 BARF 基因第 15 位外顯子。
研究結果顯示,發生 BRAF V600E 突變的有 75 人(65%)。5 年、10 年的總體生存率、疾病相關生存率、無瘤生存率分別是 92% 及 87%,98% 及 96%, 96% 及 94%.MACIS 得分低組(1 分)顯示具有更優的總生存率(10 y 95% vs 75%),疾病相關生存率 (10 y 100% vs 89%),無瘤生存率(100% vs85%)。EORTC“early score”組(EORTC 1 +2)及 TNM I 期組具有類似的生存優勢。BRAF V600E 突變組與沒有突變組相比侵襲性臨床病理特征顯示沒有顯著的差異,如甲狀腺外擴展、淋巴結轉移、T 級別高、男性、高齡。此外,BRAF V600E 突變與臨床風險評分及生存率降低無關。
本次研究表明,BARF V600E 陽性與消極預后無關,和其他文獻的結果顯示一致。相比之下,MACIS, EORTC 得分高,TNM II–IV 期與不良預后相關。因此,臨床分期系統比 BARF V600E 突變狀態對危險分層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