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一直是預防醫患**的一個基本方法,卻特別容易被醫生忽略。最近,一位醫生就差點因為溝通不足而被患者投訴。由于患者無法通過CT辨別骨折的嚴重程度,一度認為醫生包扎錯了自己的傷手。最后在醫生的詳細解釋下,才化干戈為玉帛。
因為一次意外,殷師傅摔傷了自己的肘關節,他不小心從3米多高的腳手架上摔了下來,著地的兩條手臂當場就疼得無法動彈。在送到醫院進行拍片檢查,片子顯示他的左手肘部骨折了,右手看不出有明顯的骨折。不過,殷師傅自己當時覺得左手疼得不厲害,倒是右手疼痛難忍。于是,醫生就給他的右手上了石膏,固定起來,但沒有留意患者的左手。
幾天治療下來,殷師傅的右手有了明顯的好轉,但與此同時,左手卻開始越來越疼。隨后,殷師傅再次到醫院檢查,醫院也再次給他的手拍片,但一直說沒啥問題,也沒有進行治療。
不放心的殷師傅到了另外一家醫院做檢查,醫生就明確告訴他左手骨折,要立即打石膏固定治療,如果繼續延誤下去,左手會有后遺癥。到這時,殷師傅才覺得之前那所醫院的醫生是不是弄錯了胳膊,于是,他回到之前的醫院討要說法。
對此,院方的解釋為:CT片只是作為診斷的參考之一,醫生還要根據經驗來最終判斷傷者的情況。當時殷師傅的左手情況比較穩定,而右手肘關節腫得厲害,醫生認為殷師傅的右手情況更嚴重,所以就把先固定了右手。至于左手,傅院長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固定處理,這也是為了殷師傅行動方便。因為殷師傅的左手骨折情況并不嚴重,只要正確保養,就可以慢慢恢復。
對于之后那件醫院的診斷,很可能是因為在第一家醫院的時候,醫生選擇的是處理重傷手,留輕傷手方便活動。而到了第二家醫院,只有左手受傷,自然會治療左手。因此可以看出,第一家醫院的醫生,其做法并無大礙,但是錯誤就在于沒有及時的向殷先生溝通清楚,所以造成了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