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消化系統腫瘤發病占到了總惡性腫瘤發病數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分別居腫瘤發病的第2、4、6位。但是,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不足10 % ,僅為日本的一成。根據日本統計的數據,該國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可達7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大約在1420萬,也就是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每年會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的檢查,而我國消化道早期診斷率僅為7%-1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平均100人中僅有1-2人。專家為此發出呼吁: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亟待提高。 這是4月13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消化道早癌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信息。
我國食管癌死亡人數約占世界食管癌死亡人數的46.6%.臨床中專家發現,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國逐年升高,尤其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大中城市,結直腸癌已位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第一位。患者一經診斷,往往已經處于疾病中晚期。此時再進行治療,療效不好,5年生存率低于20%,不僅患者生命嚴重受到威脅,還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以及社會負擔,導致很多家庭因病返貧。而食管癌早期如果經及早診斷并積極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早期出現的一些消化道現狀,都不重視,去醫院做檢查人也寥寥無幾,早期發現與中晚期才發現差別非常大:早期食管癌僅需花一到兩萬元做個內鏡手術,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僅手術費就需五到八萬元,再加上綜合治療,至少十萬元以上。
專家呼吁說,要提升我國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需要醫務人員加強在此方面的學習、交流和推廣應用,特別是讓更多的人群受益于安全先進的消化道腫瘤診治新技術
2、需要提高公眾認知水平,早發現早治療不僅僅是口號,更應該成為全民健康的一種重要意識。專家指出,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消化道腫瘤高發區和高發家庭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均可接受內鏡普查;如有腫瘤家族史、生活習慣不規律、或者出現上腹部疼痛、進食不適等癥狀的人群應盡早進行消化內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要積極與醫生配合,及時選擇采用早期檢查和治療的新技術。
3、國家應提供一定的物質支持,很多人不去醫院做檢查,并不是因為什么,很大可能是囊中羞澀,國家,**,應每年免費為公眾提供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