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癌瘤發生的部位不同,性質各異,腫瘤內部的分子活動也難以探明,癌癥的早期診斷一直是醫學難題。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有可能充當早期發現癌瘤的“信號”。
日本九州大學醫院的高橋淳等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體不同部位產生的癌瘤細胞內都含有一種名為“FEAT”的腫瘤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加劇細胞的癌變。對于健康人而言,這種蛋白質僅在睪丸、大腦、肝組織中少量存在,幾乎無法檢測出來,而在癌癥患者體內,這種蛋白質會異常增加。
雖然此前研究人員曾在部分腫瘤中發現過這種蛋白質,但是高橋淳等人在對170名肺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等7類癌癥患者進行檢查時,首次發現這種蛋白質異常增加的普遍現象。他們隨后確認,在10種以上的癌細胞中都含有這種蛋白質。
為驗證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培育出一種轉基因實驗鼠,其胸腺、脾臟、肝和肺都能產生大量這種蛋白質。結果發現,在40只這樣的實驗鼠中,有19只隨后患上了惡性淋巴瘤,14只患上肝癌。
研究人員在新創刊的英國學術刊物《科學報告》上發表文章說,在健康機體內,衰老無用的細胞會正常死亡,但“FEAT”腫瘤蛋白質能使它們免于死亡,導致癌變。“FEAT”及類似的腫瘤蛋白質可能成為檢測癌瘤的“信號”,有利于早期發現和防止多種癌癥。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