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診治的臨床應用
2019-04-15 14:48
閱讀:8607
來源:愛愛醫
作者:馬龍駒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目前臨床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診斷以及治療的最主要有效的方法就是腹腔鏡,因為腹腔鏡對疾病診斷符合率高,治療后患者的妊娠率高、流產率低。但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情越重后期臨床妊娠率越低、流產率越高,所以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早發現、早治療就有著重要意義。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臨床上導致女性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致病機制還不明確,此病的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慢性盆腔痛、痛經、**痛、月經異常等癥狀,從而繼發不孕,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1]。

圖片來源:123RF
對于已婚女性年齡大于20歲,經期、非經期出現明顯盆腔疼痛或者**痛情況;體格檢查發現患者盆腔內有觸痛性結節及盆腔觸痛。另外患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不孕1年以上;經過檢查發現經期及排卵周期正常,輸卵管無阻塞現象;男方**檢查無異常;均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
一般是需要在腹腔鏡下進行診斷切取部分懷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在腰硬聯合麻醉滿意后行下腹部三孔手術,置入腹腔鏡,首先對患者盆腔情況進行觀察,檢查患者輸卵管、子宮骶韌帶、膀胱區、卵巢、闊韌帶、子宮等是否有異常的組織。觀察患者有無腹水,如果有明顯的腹水需要觀察腹水顏色并吸出,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分布、子宮直腸及內膜異位囊腫側陷凹封閉情況進行檢查,并在腹腔鏡輔助下將隱匿性、不典型及不同類型、部位病灶組織切除,后需要送標本進行病理檢查來明確診斷。
對于明確診斷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一般是需要考慮進行腹腔鏡下手術切除治療,需要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不同的部位進行不同的手術方法。
卵巢型:囊腫直徑小于5cm的且和周圍組織無明顯粘連的,可以進行直接切除病灶,在獲得活檢組織后電凝止血。對于囊腫直徑大于5 cm 的囊腫,一般可能會伴有與周圍組織的粘連,首先需要在腹腔鏡下對盆腔內粘連進行分離,恢復卵巢的正常的解剖結構,同時需要切除部分卵巢,保留正常卵巢組織,后于漿膜下分離囊壁與漿膜間隙,剝除囊腫,電凝止血并清除多余卵巢組織,縫合切口,如果術中發現粘連嚴重需要在術中放置盆腔引流管,一般引流1-2天的時間。
腹膜型:對于病灶比較表淺的行電凝、燒灼病灶;如果病灶浸潤較深的可由淺到深對病灶進行切除,然后將稀釋的美藍液注入患者子宮、輸卵管中,了解患者的輸卵管通暢情況,同時需要將腹腔液吸除趕緊,對盆腔使用平衡液或者生理鹽水進行灌洗,直至液體灌洗后呈清亮為止。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患者術后均需要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2-3],一般需要抗感染5天左右的時間。 于經期第 1~5 天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2 次/周,或給予亮丙瑞林肌肉注射,3.75 mg/次,每4周1次,均連用6個月。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一般以患者檢查有妊娠為止。
本人通過多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治療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異位病灶以及腹腔液體內的有害因子是導致患者不孕的主要的因素。因為腹腔鏡手術是在直視下進行操作,能有效的對腹腔的粘連組織進行有效的分離,并對病灶進行切除,吸凈腹腔的液體,使患者盆腔解剖結構得到恢復,從而改善患者的生育能力。
目前臨床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診斷以及治療的最主要有效的方法就是腹腔鏡,因為腹腔鏡對疾病診斷符合率高,治療后患者的妊娠率高、流產率低。但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情越重后期臨床妊娠率越低、流產率越高,所以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早發現、早治療就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瑞霞,劉增娟,謝偉,等.腹腔鏡診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對不 孕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2,4(2):41- 45.
[2] 孫金麗 . 腹腔鏡手術聯合**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 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 .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 2018, 3(9):73-74.
[3] 廖薇薇 . 腹腔鏡手術聯合**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中重 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研究 . 中國社區醫師 , 2018, 34(6):38- 40.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