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例解析:
一、圖例資料:
患者女性,77歲,以胸悶不適2天前來就診;
心電圖診斷:交界性逸搏-奪獲二聯律
二、知識點:
圖中可見藍色標記部分為交界性逸搏,其后可見竇性搏動,故考慮交界性逸搏-奪獲二聯律;要與交界性反復搏動相鑒別,交界性反復搏動后是一逆行P波,激動下傳心室。
有學者認為,交界性心律時產生的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之中和之后,是由于激動分別是房室結的心房擴展部(AN區)、結間延展部(NH區)和房室結區(N區)所產生。在交界性逸搏中,還可見交界性逸搏—奪獲二聯律。當交界區激動被動地連續發放3次或3次以上時,形成過緩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電圖表現
較長的竇性停搏之后出現的QRS波群,其形態與竇性搏動相似。
QRS波群前、中、后可見P'波,當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則P'R<120ms;在QRS波群之中,心電圖上可沒有P波及P'波。當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則RP'>200ms。
⑶、交界性逸搏后出現一個竇性奪獲,逸搏-奪獲成組出現。
三、臨床意義
當竇房結的興奮性減弱或竇房結以下的傳導發生阻滯時,就容易產生室上性逸搏,甚至竇房結的興奮性一過性下降就可以引發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奪獲二聯律是交界性逸搏中一個有趣的現象,交界性逸搏是一種常見的被動性異位搏動,是防止心室長時間停搏的一種保護機制。心室奪獲多見于干擾性房窒分離、低位心律中。在時間上總是提早出現的。QRS波群之前有一個竇性P波,其形態及出現時間與其他竇性P波一致。當交界性逸搏連續出現,呈交界性逸搏心律時,其短暫的發作也無重大意義。而持久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則是病理現象,多表示竇房結功能障礙。
參考文獻:
1、陳英等編著,臨床心電圖掌中寶,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10.
2、蘇拉維茨(BorysSurawicz)著;尼蘭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繼鴻譯;洪江譯.周氏實用心電圖學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01.
3、唐文軍主編.心電圖精要與圖解[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1.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