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的生殖器官先天性發育異常中,**斜隔相對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大多數合并有其它生殖器官或者是其它臟器系統的畸形。目前在臨床上,將雙**、一側**完全或不完全閉鎖稱為“**縱隔”,若是合并有雙子宮、雙宮頸等情況,稱為“**斜隔綜合征”(OVSS)。現討論一下目前對于OVSS的診治情況。
一、OVSS的診斷:主要是根據臨床表現、婦科查體及輔助檢查,是可以確診的。
1、臨床分型:
Ⅰ型:一側**完全閉鎖,隔后的子宮與外界及對側子宮完全隔離,兩子宮間和兩**間無通道,宮腔積血聚積在隔后**腔。也稱為“無孔斜隔型”,這一類型在臨床上相對比較少見。
Ⅱ型:一側**不完全閉鎖,隔上有小孔,隔后子宮亦與對側隔絕,經血可通過小孔滴,但引流不暢。也稱為“有孔斜隔型”,這一類型在臨床上最常見。
Ⅲ型:一側**完全閉鎖,在兩側宮頸之間或隔后**腔與對側宮頸之間有一瘺管,隔側的經血可通過另一側宮頸排出,但引流不暢。又稱為“無孔斜隔合并宮頸瘺管型”,這種情況最少見。
2、臨床表現:主要與**斜隔的分型、斜隔閉鎖的程度、斜隔側子宮發育的情況以及年齡有關,在青春期前通常無癥狀,月經初潮后出現癥狀。其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是:
(1)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多發生在Ⅰ型患者,發病年齡較小,而且初潮至發病時間較Ⅱ、Ⅲ型患者短。但是很多患者由于月經初潮后的月經周期通常不規則,大多數的痛經癥狀并不嚴重。
(2)月經淋漓不盡、**流液或流膿等。主要是因為月經血排出不通暢造成的,久之并發感染,表現為經期或經期后持續性流液、流膿。這種情況在Ⅱ、Ⅲ型中比較常見。
(3)**壁腫物。各型均可出現,Ⅰ型最明顯,腫塊比較大,Ⅱ、Ⅲ型腫塊相對較小。
(4)盆腔包塊:Ⅰ型可表現為宮腔積血和(或)輸卵管積血,主要是由于斜隔阻塞側**內經血倒流,甚至出現腹腔內積血或者是盆腔內子宮內膜異位病癥。Ⅱ、Ⅲ型由于存在開口,但經血引流不暢,可致**積血感染,而形成盆腔積膿,可出現出急腹癥的情況。
3、輔助檢查:主要是包括超聲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MRI、宮腹腔鏡聯合檢查等。
二、OVSS的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OVSS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治療目的主要是為了緩解癥狀和保留生育功能。
1、手術時機的選擇
(1)青春期前由于體內激素水平比較低,生殖器官發育不成熟,且手術后容易復發,所以目前普遍認為,對于青春期前的女孩不建議進行常規手術,但是患者有嚴重的生殖器感染的情況下,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2)對于青春期女性一經診斷,應立即行手術治療。個人認為,在18歲之前或者是月經初潮3年內比較合適。
(3)最佳手術時機為月經期或月經剛結束,因為此時**壁腫物張力大,較易定位。
2、手術方式:
(1)個人認為,在宮腔鏡下行**斜隔切除術是最好的手術方式,有效而且簡易,尤其適用于未婚女性,大部分可保持處女膜的完整性。
(2)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腹腔鏡主要用于確診腹腔內子宮畸形、經血返流的情況,有無輸卵管積血、卵巢巧克力囊腫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等。同時可以切除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及發育異常的子宮。另外,個人認為,進行腹腔鏡下監測,可以保障宮腔鏡手術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尋找到**斜隔最佳切口位置,手術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3、手術技巧:
(1)一般來說,**斜隔側黏膜平滑,缺少皺壁,手術中尋找斜膈的范圍又是比較困難,可以先找到正常的宮頸,沿宮頸向斜隔側尋找切開點比較簡單。
(2)最好是自**壁小孔切開,進入隔后腔,但若是無孔的,可穿刺抽吸,抽出積液就可以證實是斜膈了。
(3)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超聲監測下找到**內包塊最突出處切開。
另外,手術中需要注意,自內而外切除斜隔比較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完整的切除斜膈,切除單飛是上至穹窿,下至囊腫最低點。
總之,OVSS在婦科疾病中還是不多見的,在臨床實踐中常常被誤診而貽誤治療,對于有嚴重的痛經、月經淋漓不盡,甚至是出現急腹癥的青春期患者,應常規行超聲檢查排除OVSS的可能性。對于青春期前確診為OVSS患者,不主張立即治療,但對于青春期的患者,主張一旦確診后盡快手術治療,以免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目前來看,通過比較合理的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且不影響以后的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