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盡早接受介入、溶栓等早期再灌注治療,對恢復心肌血流暢通至關重要,可顯著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然而,目前我國急性心梗患者能獲得早期再灌注治療的人數比例極低。在10月11日~14日舉行的第23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暨亞太心臟大會上,與會專家呼吁,應加快急性心梗早期再灌注治療的推廣與規范,完善救治服務體系,使患者盡早獲得最佳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教授霍勇介紹,冠脈介入治療是STEM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2011年衛計委介入直報系統統計數據顯示,全國1090家注冊醫院全年共完成STEMI介入治療81288例,其中接受急診介入的僅24720例。而我國每年STEMI的發病數量為50萬~60萬例,據此推算,僅有5%的STEMI患者能夠得到早期再灌注治療。他分析說,急性心梗的救治涉及患者的健康意識、醫生的診療水平、院前急救系統、院內綠色通道及不同醫院之間轉運等多個環節。造成救治延遲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就診延遲、從入院到開始治療之間的時間過長等。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教授向定成說,目前,尚無全國統一的急性心梗救治標準和路徑,診療缺乏規范,患者診療流程還很零散,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針對現狀,衛計委于去年11月啟動“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規范化救治項目”,進行急性心梗早期再灌注治療的推廣與規范,并探索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急性心梗救治體系和區域性急救網絡,以期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水平。據介紹,今年,該項目的54家試點醫院著力進行了院內綠色通道的優化,截至今年7月,試點醫院STEMI患者急診介入平均D-to-B(患者進入醫院大門到球囊擴張)時間為111分鐘,建立胸痛中心的醫院D-to-B時間已降至70分鐘左右;明年,項目計劃在全國十余個省、市的200家醫院推進院前救治和院內救治的整合,優化急救服務體系;2014年,該項目將在全國推廣。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